新春伊始,湖北召开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新闻发布会,武昌区再次获得县(市、区)综合第一。“大成武昌”推出《风劲帆满,奋楫笃行,打造武昌营商环境“新高地”》系列推文,展示全区各部门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举措,积极打造综合成本洼地,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归属感的经验做法。
2023年,武昌区行政审批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全面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打造全省营商环境一流城区。
01
围绕经营主体,增添发展动能
▲ 红色帮办
▲ 三办工作室
多措并举,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年初制定实施《武昌区行政审批局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二十条》,全面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持续深化“一照多址”“一业一证”改革及企业开办“1050”标准,推动简易注销营业执照“免回收”落地实施,完善企业开办专区建设,全面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度,“三办”工作室领导每日坐班答疑解惑,红色帮办一对一服务企业群众。
▲ 蓝宝书&湖北日报专题报道
精心梳理,推动窗口工作规范化。组织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编制“蓝宝书”,覆盖100个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高频事项审查要点,细化582项申请材料审查内容,针对1061个重点难点高频问题建立答疑知识库,统一办事标准,解决综合窗口工作人员“不敢收”“不会审”难题。
▲ 2023年9月武昌区各街道政务服务培训会
▲ 全市第五届政务服务技能竞赛武昌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
▲ 全市第五届政务服务技能竞赛武昌两名干部荣获个人三等奖
以赛促练,加强政务服务专业性。组织区级政务大厅行政办事员职业等级认定,举办区级、街道政务服务技能竞赛,在全市第五届政务服务技能竞赛中再创佳绩,营造全区政务服务战线评优争先良好氛围。制定区级《帮代办服务手册》《企业开办“首席服务员”制度》,优化两级帮代办服务机制,理清工作职责及服务流程,形成“企业主办、街道代办、区级帮办”服务体系。
02
立足创新发展,力推三级改革
国家试点顺利开局。武昌区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国家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三年完成,通过健全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各项制度,推进标准体系的全面实施,形成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体系长效运行机制,有效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目前已与省标准化质量研究院签订《标准化试点咨询项目协议》,制发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起草会议方案,筹备试点启动会。
省级试点成功验收。“深化登记注册‘三化’改革”及“推行一码通应用”改革试点工作获省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发文表扬。深化登记注册“三化”改革试点,围绕证照联办“一键通”,推进营业执照和高频涉企经营许可证“一键三联”,实现证照联办、联变、联销;推行“一码通”应用改革试点,从扫码窗口办、扫码自助办和扫码监管等场景探索应用及拓展,推动政务服务从“依证办事”向“依码办事”转变。
市级试点推广运行。推进“微改革”“微应用”工作,制定实施《武昌区行政审批局2023年“微改革”“微应用”工作方案》,包括大型企业分支机构信息变更“一站式服务”、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涉水“一件事”等7项改革创新,其中6项已正式推广运行。
03
紧扣政务环境,强化三个支撑
▲ 武昌区行政审批局案卷评讲会议
强化法治化支撑。协助完成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制发局《2023年守法普法工作要点》《2023年度普法工作责任清单》,更新10个基层政务公开领域数据内容,组织开展法治培训,编发审批法治半月谈24期,普法信息12篇,创新开展案卷评讲,全面夯实依法行政基础。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组织编发区级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制定《武昌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运行规范》,起草《武昌区公共资源交易投诉流程》,加强专家管理和培训,不断推进监管规范化发展。
强化便利化支撑。落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圈内通办”,一网通办事项办理率达95%以上,完成“一件事一次办”4个定标文件优化和2个试点主题标准规范草案的提交,承接1000个“圈内通办”事项并向街道延伸。
▲ 全市首套预约叫号-自助填单联动系统
强化数字化支撑。持续提升掌上办、自助办及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能力,建成“武畅通”区级电子证照云平台,超过500万本电子证照可免提交应用,实现6个社会化场景应用;推出全市首套预约叫号-自助填单联动系统,推动政务服务“智慧办”。
01
全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助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为复工复产项目做好服务支持。二是全力助推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接续开展“新春创业服务月”、重点群体创业“挖潜加速”行动、特色行业经营主体“繁育”行动、重点产业链经营主体“延伸”培育行动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和挖掘经营主体增长潜力。三是全力助推商贸业升级,探索建立“商圈地址标准库”,优标准、建机制、强服务,为打造标志性商圈贡献审批力量。
02
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无差别综合窗口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工作,定标准、建规范、清事项,为改革试点落地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探索政务增值化服务,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进地区经验,以提升企业获得感和降低经营成本为重点,协同做好科创、人才、金融等增值化服务。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水平,持续提升“掌上办”“自助办”、电子证照的应用水平,推进“圈内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在更大范围、更多事项、更全场景的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