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武昌区管辖6个湖泊水质再度全部达到优良(地表水Ⅲ类及以上),其中内沙湖、四美塘达到地表水Ⅱ类,为全市仅有的两个Ⅱ类湖泊。
▲内沙湖
▲四美塘
持续发力,湖泊水质稳定向好
根据湖泊保护规划,武昌区的内沙湖、晒湖、四美塘、外沙湖、紫阳湖、水果湖水体功能目标均为地表水Ⅳ类。2021年4月,全区所有湖泊完成水生态治理,进入长效维护期。2022年,为全面提升湖泊水质,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制度、技术双管齐下,持续发力,切实守护武昌湖泊水生态,湖泊水质稳定向好。2022年,武昌区湖泊首次全部达优良;2023年,武昌区湖泊再次全部达优良,其中Ⅱ类湖泊较上年度增加1个,湖泊水质蝉联全市最优。
▲外沙湖
▲四美塘
持续创新,湖泊管护精准高效
2023年,为保湖泊水质稳定向好,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从制度和技术两个维度进行创新,精准施策。一是依托河湖长制,实行制度创新。落实“河湖长”向“流域长”转变,在全市率先实现非临水街道及社区纳入具体河湖进行管理的模式,系统推进“水岸同治、流域治理”,开展“五小”场所污水排放专项整治行动,区、街、社区联动,通过建机制、重培训、广宣传、严整改、优服务、强监管等措施将流域河湖长制落实落地。二是重点突出,管护技术精准。坚持每日对区域湖泊全线巡查,重点监管涉湖工地,“无人机航拍+水质检测”重点防控夏季蓝藻,重点调查湖泊水生态并针对性完善,通过“生态补水+内水循环”方式优化重要雨水排口实现“流水不腐”。
▲外沙湖水岸星城排口“流水不腐”
在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持续发力、持续创新的加持下,武昌湖泊水质达历史最优,群众对美好湖泊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武昌区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共4个,获评数量全市之最,分别为紫阳湖、外沙湖、内沙湖、晒湖;紫阳湖、外沙湖、水果湖等重点湖泊整治成效公众满意度均在98%以上;在健康河湖评价中,内沙湖为一类河湖(非常健康),紫阳湖为二类河湖(健康)。
▲外沙湖
知识拓展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根据湖泊保护规划,武昌区6个湖泊(内沙湖、晒湖、四美塘、外沙湖、紫阳湖、水果湖)水体功能目标均为地表水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