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律师马红军
每周四雷打不动
在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
来找他的人排起长队……
▲马红军在社区工作室分析案情
做社区律师十年
找他的人排长队
2月22日
在武昌区水果湖街道
滨湖社区居委会
“马红军工作室”
83岁的付先生摸摸索索地
拿出手写遗嘱
“马律师
遗嘱我又改了几个字
麻烦你再看看”
马红军小心展开
看着修改处思考了几分钟
指着其中一处
“还没写清楚
我把内容给您写在旁边
您回家了再誊抄一份”
他特意把字写得大些
一笔一画,清清楚楚
一上午
马红军接待了6位居民
中途还有两人电话咨询
从早上8时20分
一直到下午5时许
他接待了15位居民
滨湖社区书记章肖鹏
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天气好的时候
工作室门外要排长队”
2013年
武汉市试点在各村、社区
配备法律顾问
提供免费公共法律服务
社区律师制度在全市铺开
2014年冬
35岁的马红军从海军某部复员
来到武汉
成为湖北凯盟律师事务所的
一名见习律师
他跟着老师李克举
走进武昌区中南街道中建院社区
第一次知道还有“社区律师”
虽然通过了司法考试
可书本上的法律知识
到底如何在基层实践中应用
马红军当起了学徒
李克举每周四都带他到社区
解答居民
婚姻家庭、房产遗产、
合同文书等方面的疑惑
2015年正式执业后
马红军开始独立担任社区律师
每周四
他雷打不动在社区服务一整天
从中南街道
中建院社区、星星社区
到水果湖街道滨湖社区
十年来风雨无阻
从2002年
在部队院校时入党到现在
他是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
为群众服务是部队的优良传统
也是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他一直记在心上
马红军告诉记者
“在部队经我检修的设备
大伙都放心
到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我也想当个有用的社区律师”
▲马红军在社区接待居民
“钱够花就行
做人做事不能光算经济账”
2015年马红军刚入行
能接到的案子并不多
房贷、车贷每个月要还几千元
经济压力不小
每个月当社区律师收到的补贴
在当时也算一笔不小的收入
2018年起
马红军的业务量逐年增长
年收入达到六位数
从业以来最大的一笔
律师服务费近30万元
如今在他工作的
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里
他每小时法律咨询收费标准
为1000元
而社区律师补贴
十年来一直没变
“当社区律师
对拓展案源有没有帮助呢?
或者更直接一点说
你通过社区律师这个岗位
赚过钱没有?”
面对记者尖锐的提问
马红军回答得简洁干脆
“没有”
马红军以前服务过的居民
曾专程找到律师事务所
想要委托他打官司
但他往往会帮对方
算一笔打官司的时间账和经济账
争取为居民找到更划算的途径
马红军笑着说
“钱嘛,够花就行
去年底我成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收入也有增长
做人做事是要算账
但不能光算经济账
当了十年社区律师
我的业务能力得到锻炼
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业务能力、精神追求这些东西
不能用钱来衡量”
为了保证
社区律师服务时间不中断
马红军常常要和法官
与对方当事人商量
确保空出每周四的时间
十年来
马红军在社区律师岗位上
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
5000余人次
社区律师要让群众
遇事找法、办事用法
在社区服务十年里
马红军最大的感受是
“社区律师不光是答疑解惑
还要参与社会治理
不怂恿居民打官司
更不能借居民的官司赚钱”
锦绣中北小区
一个架空层有多达11处违建
劝说居民拆违无果
网格员向马红军求助
他把法条和案例打印出来
走进社区现场说法
架空层的违建拆了
还建了两个老年人活动室
群众拍手叫好
2020年5月
居民陈先生因租户
拖欠租金又不肯退租
找马红军求助
马红军帮他起草起诉状
陪他历经4轮司法程序后
终助他挽回部分损失
▲陈先生给马红军送锦旗
为表感激
陈先生给马红军送来
“诚信正道 正义化身”锦旗
这面锦旗被马红军珍藏
马红军说
“执业律师主要是通过案件代理
来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
而社区律师解决问题
主要依靠调解化解矛盾纠纷
还要做好普法
让群众能遇事找法、办事用法
这才是社区律师
在当下社会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十年来
马红军在社区
共参与纠纷调解200余件
开展法治宣传300余场次
十年来
武昌区有100多名像马红军
这样的社区律师
深入基层、兢兢业业为社区居民服务
累计提供各类法律服务10万余件
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
法惠企业、学校、军营、群众百万人
社区律师成为普法宣传
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力军”
武昌区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自2013年开始启动,通过最大限度整合利用现有律师资源,完成基层律师社区法律服务网络的构建,实现了全区143个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100%。近年来,社区法律顾问入驻“武汉微邻里”平台,利用武汉微邻里--“法指针”小程序为社区居民线上提供便捷法律服务,从每周四的“坐堂问诊”,单纯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扩大为律师现场调查、提供法律援助现场调解等方式,从线下普法发展为线上线下普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线上线下同时为居民群众答疑解惑。
以下为武昌区社区律师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