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积玉桥街道新生里社区位于武昌区新生里39号,占地面积0.46平方公里,辖区涵盖2个老旧小区、3个新型物业小区,属于典型的混合型社区。辖区划分6个网格,现有住户3636户,常住人口8700余人,企业和个体商户364家。
新生里社区认认真真倾听群众心声,踏踏实实为百姓服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凝聚融合多元力量,推进协商议事模式,提高居民主体意识,大力发展“五共五治”基层治理格局,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幸福里小区老旧改造项目居民听证会现场
新生里社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116”社区协商工作法,即坚持基层党组织全面领导1个核心,社区居民议事1套议事制度,抓实议题收集、党组织提议、议题酝酿、合法性审查、协商表决、执行监督6个实施步骤,组织召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居民听证会,让居民深入了解具体改造项目并配合改造工作。
▲改造后的休闲长廊
幸福里小区是老旧小区,存在生活管理混乱、基础设施破旧、居民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推动幸福里小区旧貌换新颜,社区推行“五心”居民自管自治模式,招募成立小区自管委员会,配齐基层治理人员队伍,调动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变包办居民想法为引导居民参与。
▲幸福里小区电动车有序停放
▲自动化停车收费系统
开展“爱车回家”车辆自管项目,引导居民协商制定了《小区车辆自管公约》,对车辆进行摸底登记,创建车主微信群,召开车主现场答疑会,现场为车主答疑解惑,公示车辆收费标准并实行车辆封闭式管理,在原有70个车位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现在全天错时停车共可停车辆110辆。
为破解社区活动场所不足、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更好为民服务,新生里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居民需求为导向、群众满意为标准,在积玉桥街道以及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打造形成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普服务、体育与健康服务、居民议事多功能活动阵地,延伸为民服务的触角。
▲居民在党员服务驿站阅读书籍
时代上城小区党员群众服务驿站设有阅读区、休闲区、议事区、文体活动室、绿植观赏区,并配备空调、饮水机、桌椅、沙发、乒乓球桌、卫生间等设施,充分满足了党员集中开展组织生活、志愿服务和居民散步、休憩、交际等需求。小区党员、居民志愿者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义务开展值守、卫生清洁,助力驿站更好发挥传递党的声音的“前哨站”、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提供便捷服务的“暖心港”作用。
▲律师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社区联合新河街学校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为深化校社共建、加强社校互动,不断创新社区教育服务居民新模式,新生里社区联合辖区新河街学校共同探索青少年教育模式,推进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合作。比如,新生里社区联手武昌区司法局积玉桥街道司法所、湖北九通盛律师事务所走进新河街学校“学习小站”,开展“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法律知识走进校园”普法宣传讲座,专业法律人士用鲜活典型的犯罪案例为学校、为家长、为孩子敲响警钟,让同学们学会从言语、身体、社交以及网络辨别欺凌行为,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爱学、善学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社区志愿者探望辖区老人
开展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支持居家养老、预防和减少老年人居家安全风险、推进基本养老服务的重要工作。新生里社区发动党员中心户、下沉党员、红色志愿者力量,组建了多支“帮扶小队”,帮帮队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买菜、购药、送餐,逢年过节走访慰问辖区困境老年人家庭,用实际行动温暖弱势群体。王奶奶是辖区孤寡老人,也是社区的老朋友,平时遇到了手机无法上网、雨雪天不便买菜、看病等困难都会找社区帮忙,社区工作人员也会经常上门探望,陪她聊天,对于街道、社区的关爱,她总是铭记于心,常常打电话、发微信、写信表示感谢。去年8月份,王奶奶突然疾病发作,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社区工作者帮忙办理手续,定期探访,多次送物资到医院,搬运行李回家,一路走来,好似一家人。
接下来,新生里社区将继续用“真心、细心、耐心、贴心、暖心”切切实实为居民带来实惠与温暖,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携手居民共绘就更加幸福温暖的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