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365”体系优化治理单元,共同缔造提升治理效能

2023-09-07 09:04   大成武昌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江紫都社区成立于2009年8月,毗邻八铺街江滩,远眺杨泗港长江大桥,长2.1公里,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8302户,常住人口15524人,由7个物业型小区组成,包含14个网格,是典型的大型社区。如何做好15000余名居民的服务工作,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了社区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

“众人拾柴火焰高”,长江紫都社区秉持共同缔造理念,深入探索大型社区治理新路径,打造了“365”网格工作体系和“红小格”党建品牌,通过 “微服务”激活“众治理”, 引导群众站“C位”,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让美好幸福生活在社区天天“满格”。

推动基层党组织体系融入网格。优化党支部设置,以小区为单位划分基层治理单元,成立小区党支部10个,吸纳社区民警、下沉单位党组织联络员、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等加入治理队伍,与原有的网格体系有机融合,建立了以社区“大党委”为中心、多方力量为支撑的工作架构,全面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新型网格运行机制。

推动群众自治体系融入网格。将网格按照10-20户的规格划分为若干个小邻里,形成“社区网格站-小区片区-‘红小格’微网格-小邻里”四级网格架构,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要素纳入小邻里管理范围,依托网格员、楼栋长、物业管家动员更多有热情有能力的居民担任邻里长,并实施动态管理。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完善协商议事机制,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激发居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实现“由邻居做邻居工作,由居民服务居民”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推动“组团式”服务体系融入网格。组建四级网络架构,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网格站站长,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片长,下沉党员、小区党支部成员、党小组长、居民代表、物业管家担任“红小格”服务队员,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志愿者担任邻里长。坚持工作力量前置,按照“3+N”模式组团式配备服务团队,即以下沉包联单位党支部书记、下沉党员、网格员为核心,“红小格”服务队、邻里长等多方力量为队员,实现网格内家庭情况、管理情况、隐患矛盾“三清”的目标。

推动部门资源力量进网格。推行“一长六员”制,由网格长统筹民警、综合执法队员、业委会成员、物业管理员、居民党员、群众骨干成员等力量,实现“一个格服务、一张网治理”。

引导居民群众进网格。聚焦社区管理服务的“盲区”,通过社工专业指导、社区党员示范引领、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模式,引导活跃度高、有声望的社区能人主动“走出来”,采取“一听一看”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一听”即利用议事协商平台、“小板凳”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居民的意见需求,“一看”即通过开展“敲门行动”深入了解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诉求。

组织物业力量进网格。设立“三方联动”工作室,把物业管家编入“红小格”服务队,有力充实网格力量。通过不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和联席会议,实现“组织联建、阵地联用、人才联管、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实时解决居民反馈的诉求。如针对社区飞线充电的“老大难”问题,一方面由网格员、党员、居民骨干组成志愿队,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在紫桂苑、紫境苑小区加装“电梯卫士”阻车系统,在观澜天地、紫竹苑小区新建3个电动车停车棚,更换了140个老旧充电桩,充分满足了居民的停车充电需求。

发动志愿服务进网格。在专业社工组织的指导下,培育孵化了由66人组成的“颐安享”“小树苗”“心艺动”“爱卫家”“医健行”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并为它们设计了LOGO和队服,让居民实现自我策划、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主服务,提升小区的治理水平。

推动协商自治进网格。搭建“家长里短”议事平台,按照“五步议事法”,通过“网格大走访”广泛收集居民需求,形成议事协商清单,大家共同商议,解决问题。如针对长江紫都幼儿园门口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社区利用“家长里短议事会”“协商在一线”等平台,召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武昌交通大队等职能部门,同学生家长、教师代表共谋解决方案,最终由武昌交通大队在校门口设置了车辆禁停线、防撞栏杆,并对原有的斑马线进行补色,有效确保了学生的出行安全。同时,居民还配合学校开展护苗岗建设、交通安全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意识。

推动下沉力量进网格。积极与下沉单位、辖区单位、物业公司、两新组织开展共建,链接党群服务、教育、文体、卫生等资源,搭建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扩大社区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如携手武汉市体育局开展了长江紫都一期老武金堤路沿线绿化带除杂、暑期夏令营青少年公益培训等活动,联合武昌区堤防管理所让破旧的篮球场实现华丽转身,让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实施网格“微治理”。研究制定《“红小格”工作指南》,完善积分奖励机制,将积分量化为四大类,实现精准服务。通过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开展网格“微服务”。依托“红小格”治理机制,建立“五色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推行“五色”网格信息卡,按照“红色”特别关注户(独居、空巢老人、其他需要重点关注人群)、“橙色”重点关注户(贫困人群)、“黄色”及时关注户(新市民、租户)、“蓝色”专项关注户(各类重点人群)、“绿色”日常关注户(常住人群)进行标注,实现空间覆盖、信息整合、事务治理。

建设网格“微阵地”。建设红色党员之家、学习强国学习小站、家长里短议事厅等公共空间,打造集党员群众活动、便民生活服务、睦邻特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平台,既丰富了居民的活动场所,也拓宽了倾听群众需求的渠道。

打造网格“微社群”。建立网格线上微信群,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以问题为导向,倾听群众诉求,收集意见建议,及时满足居民需求、化解矛盾纠纷,做到“群众点单,网格接单”,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区。

组织网格“微活动”。将群众文化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社区、小区、网格为单位,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社区文化资源在网格碰撞、共享。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下一步,长江紫都社区将深入贯彻共同缔造的理念,继续探索大型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努力让居民在共商共建共治中享受到武昌高质量发展成果,让他们热情更高、劲头更足、人心更齐,共同为美好生活不断奋斗!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