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中国最美大学校园”之称的
武汉大学
其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
是如何诞生的呢?
1927年
中华大地结束了
北洋政府以来的动乱不安
迎来了民国时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的10年
当时武汉大学的前身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已在战乱中破坏殆尽
“国立武汉大学”开始筹办
最终
新校址被选定在
现在的珞珈山(原名落驾山)
和狮子山一带
当时
中国第一波传统建筑复兴的浪潮袭来
强调“中国固有之形式”
日益高涨的民族自尊心
使得建筑设计开始追求纪念性
校方要求:
“以宏伟、坚牢、适用为原则,
不求华美。”
并将总设计师人选锁定在了
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专业的
美国建筑师开尔斯身上
这位设计师
将20世纪初美国流行的
“布扎”式规划思想和
中西合璧的建筑设计理念贯穿其中
正体现了“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
又保存“吾国美术之优点”的要求
工程始于1930年
营造厂的中国工匠在学习、
运用新的建造方式外
仍然习惯得心应手的
中国传统建筑施工方式
在设计师有意的中西折中之外
又进行了“二次折中”
使得建筑拥有了更多的本地化风格
也促成了武汉大学的老建筑
在冲突与融合中向近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