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道路整洁、绿树成荫……一幅幸福宜居的社区画卷徐徐展开。走进黄鹤楼街道西厂口社区,美丽生动的墙绘、宽敞明亮的居民广场、独具特色的小站、沉睡600多年古井网红新地标格外引人注目。一场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蝶变之旅在这个社区里悄然发生。
位于黄鹤楼脚下,毗邻首义广场和红楼,西厂口社区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碍于小区落成时间久远,民房错落,道路交通复杂,基础设施老旧等问题一度困扰着社区居民。
▲西厂口社区九龙议事会商讨社区升级方案
▲西厂口社区网格议事访会议
从哪开始改?怎么改?围绕社区改造议题,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单位、居民代表等多方进行了20余次现场会议反复磋商,从优化基础民生设施到升级特色文化街区,逐步形成完善方案。社区升级的过程中,由居民组成的“小红帽”队伍在其中发挥了别样的作用。
▲西厂口社区绿色驿站建成揭牌现场
“这是我们西厂口社区的绿色驿站,也是我们志愿者集合的重要阵地。”志愿者队长潘黎明介绍,“每一天,我们的志愿者都会定时在此开展工作。”
▲潘黎明带领志愿者们在绿色驿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已经76岁的潘黎明每天仍穿着一身鲜红的志愿者服装,戴着一顶小红帽,在社区周边及驿站进行志愿服务。为游客引路、帮忙看护行李与宠物,保证道路整洁、提供免费植物养护等都是志愿者们的服务项目。
▲西厂口社区“小红帽”到黄鹤楼公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最初这支志愿者队伍叫“护绿队”,学习环保护绿知识,保护社区良好环境。后来随着黄鹤楼公园与社区的不断建设,这支队伍也逐步实现功能多样化,不仅为社区功能提供维护,还包揽了周边景区的一些便利服务,受到许多人的赞赏和自发加入。如今,这支队伍共有71名成员,共同标志“小红帽”。
“76岁了还被叫小红帽,感觉自己年轻了。”潘黎明笑着说。队伍中有一些人即使搬家了也没放弃志愿者的身份,有时坐车赶来,依旧坚持来做志愿活动。
西厂口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受黄鹤楼俯视线影响,建筑布局大改难度较大,公共空间有限,居民活动范围较小,而居住在此的老年人口居多,对于公共场所的需求较大。因此,如何改善社区环境优化功能分区,拓宽居民活动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成了困扰西厂口社区的一大难题。
▲武昌区人大代表到涌泉广场现场调研改造项目
▲西厂口社区召开党建联席会商讨涌泉广场升级改造方案
为此,西厂口社区党委借助“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的契机,瞄准社区门口的涌泉广场,以此为圆心开展升级改造计划。
▲黄鹤楼公园在升级后的涌泉广场打造绿色共享空间
▲涌泉广场改造之后开展九龙之光文艺汇演活动
“涌泉广场的提档升级,需要多元主体在人、财、物、资源上共同助力。”西厂口社区负责人杨署介绍道。为此,社区多次召开座谈会,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建设,最终确定:由旧改项目组负责广场主体部分及文化墙配套区域建设,由社区共建单位黄鹤楼公园在广场上打造一处绿色共享空间。同时,社区还积极引导居民自发捐赠设备物资,为建设自己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武昌古城文化手绘墙全景
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西厂口社区借助独特的地理优势以及历史文化渊源,在广场附近先后打造武昌古城文化手绘墙、文化长廊等特色社区角,布设了一些古井特色文化元素,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广场附近散步,陡然开阔的一条街路总能让大家眼前一亮,颜色靓丽的黄鹤楼被喷绘在道路两侧的白墙上,群山蜿蜒的绘画延伸了这条路的尽头。”谢邦纯住在九龙井街25号,开着一家副食商店。他看着这面手绘墙感叹道:把历史画在墙上,让经过的人都能看到,不仅装点了社区环境,还对文化本身有别样的意义。
▲西厂口社区组织青少年到梳妆台开展活动
武昌古城素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说。其中“三井一台”位于明楚王府的后花园(今黄鹤楼街道西厂口社区辖区内),即八卦井、双眼井、九龙井和梳妆台。明楚王府是明代武昌城集宫殿与园林一体的辉煌建筑,如今600多年过去,明楚王府仅存八卦井、双眼井、梳妆台3处遗址。
▲武昌区人大代表开展共同缔造古韵黄鹤活动
在共同缔造搭建的“社区议事厅-小区圆桌会-网格议事坊-楼栋茶话吧”四级议事平台中,社区多次收到希望保护好身边文化遗址的建议,为此街道和社区积极谋划,组织武昌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联组活动,就如何保护文化遗址进行探讨;配合武昌区文旅局、武汉地铁集团相关部门对八卦井进行合力保护修缮;以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为契机,制作“寻找身边历史遗迹”系列短视频,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黄鹤楼下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
▲改造后的八卦井景观
如今,在八卦井的景观项目边,老人们在井边晒着太阳咵着天,孩童在小广场上互相追逐嬉戏,许多游客拿起手机记录下这沉睡600多年重获新生的古井,小红书、抖音、微信、微博上关于古井的打卡记录层出不穷,网红新地标正强势诞生。
下一步,西厂口社区还将在黄鹤楼街道的指导下,分步建设古井巷,打造从地铁口到巷子的文旅步道,保护并传承历史文化,鼓励游客绿色出行。
社区主要负责人表示:“黄鹤楼下是我家,共同缔造靠大家。背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社区中的每个人都希望合力打造‘人文黄鹤楼 宜居西厂口’的文化品牌,实现老旧小区的闪亮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