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 | 共同缔造美好戈甲,幸福生活人人共享

2023-09-01 09:13   大成武昌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戈甲营社区坐落于武昌花园山麓,面积约0.15平方公里,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崇阳靖简王在此建王宫及后花园而兴,后清朝在此存放大量兵戈战甲而得名,辖区遍布老街小巷,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印记和浓郁的烟火气息。

戈甲营社区以老旧房屋为主,基础设施较差,辖区内低保户、高龄老人、弱势群体多。近年来,社区进行微规划、微改造,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发动居民群众、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秉承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理念,合力参与“共同缔造美好戈甲,幸福生活人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的基层治理体系,书写基层治理全民参与的新篇章。

社区内的华师宿舍年久失修,里面堆满了废弃物、电动车等,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安全,也挤占了居民的活动空间。同时,居民反映辖区缺乏休憩、交流及会友的邻里交往空间,小区居民间缺少沟通,邻里关系淡薄。

戈甲营社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搭建共谋平台,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征集居民改造需求及居民意见,发动居民广泛参与,确定共谋项目,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的行动自觉,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经过各方共同协商最终决定将该宿舍改造为集“党员服务、老幼服务、普法教育、邻里交往”为一体的“心灵驿站”。

▲社区组织活动

▲家门口的“心灵驿站”

▲社区律师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公共空间打造过程中,社区发动居民组成社区规划师团队,全程参与设计、改造、监督;党员联合志愿者组成小分队,清除杂物,扫除施工障碍;共建单位开展实地考察,提供专项经费支持。改造后的“心灵驿站”设置了下沉党员服务站、居民议事厅、律师答疑室、老年和儿童活动室等,满足了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休憩、交流及会友需求,使共建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通过打造家门口的“心灵驿站”,用“小空间”提供“大服务”,开展各类议事活动,发动居民共商共议社区大小事宜,拉近居民与社区的距离,激发居民自治意识,塑造社区共同体意识,助推社区治理,构建和谐社区。

320米长的青石板路上,黑瓦、青砖,白墙,这是戈甲营社区由居民共商共建进行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行动后的样貌,漫步其中,仿佛置身在昔日老街上,古韵十足,让人流连忘返。小巷新生,不只是面貌更新,更是管理的更新。社区始终坚持以共建共享理念开展老旧小区全周期治理,通过群众为主体“自下而上”规划改造方案,将“通知式”改造转变为“参与式”,用好居民力量全程、全方位监督改造过程,坚持建设与改造并举,以老旧小区改造助推宜居社区建设。

▲收集多方意见,共同谋划改造方案

改造前,社区以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带头,包片入户征询居民意见。第一轮入户通过问卷调查全面统计居民改造意愿,了解居民房屋基本信息,邀请居民参与;第二轮议事会充分听取持不同意见居民的声音,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统计各类个性需求;第三轮议事会针对居民不同意见邀请专业人士现场进行答疑解惑。在反复沟通的过程中,社区还积极挖掘、培育社区规划师参与“三微”改造,引导居民进行自我管理。

▲戈甲营社区多处改造前后对比(左列为改造前,右列为改造后)

祖上六代都世居于戈甲营的朱本华,就是这次“三微”改造的社区规划师之一。社区多次邀请他对专业设计和施工人员讲述儿时的戈甲营旧貌,使设计和施工人员充分理解和尊重老居民对老街老巷的乡愁记忆。社区在保留古色古香的基础上,对道路实施整体提升,其中包括建筑立面综合整治、历史建筑修缮、公共厕所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及绿化建设和微型公共空间节点改造等六大工程。改造中,施工全程接受居民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开通小区改造反馈专线,居民对改造内容有异议可随时联系社区反馈。改造后,架空线网改造入地,居民窗户安全网、空调外挂机罩统一更置安装,整体环境焕然一新,同时邀请社区居民代表与设计、施工、监理、审计等单位和社区一同进行竣工验收,评价改造成果。

▲戈甲营路入口打造公共绿化空间(左为改造前,右为改造后)

▲戈甲营79号外立面改造,打造家门口的小花园(左为改造前,右为改造后)

通过参与社区“三微”改造,戈甲营居民用实际行动把社区当成家,沿街乱搭乱接晒物绳索、乱栽乱种蔬菜、私自设置停车地锁的现象没有了,牛皮癣数量大为减少。居民们自发清扫门前道路,及时清理空地垃圾,不少人还在家门前种植了鲜花,为老街小巷平添了几分文艺气息。

▲志愿者招募现场

戈甲营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的模式为“暖心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增能,通过社区能人与居民“组团”的形式,吸收居民加入各类志愿团队。目前,“暖心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共有5支队伍,分别为:爱在戈甲环保队、幸福满营调解队、人文戈甲帮扶队、幸福满营巡查队、走进戈甲人文讲解队。这些队伍每日进行高龄、独居老人巡查探访活动,本着“上门多问一句,出门多扫一眼”的原则,将温暖和帮扶送到居民身边,同时进行不文明晾晒劝导、小区垃圾死角和楼道堆积物随时清除等工作。

▲志愿服务队关爱社区老人

为更好汇聚志愿者力量,推动志愿服务提档升级,社区大力培育服务“专家”,发动下沉党员、援助律师、社区能人等自荐讲师。目前,“歌佳映”社区志愿者增能项目已启动摄影及剪辑课程共10次,培育了一批有组织、够“专业”的“摄影师”队伍。“摄影师”们自发组织为社区老人拍摄艺术照及全家福50余张。

▲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

社区积极探索“戈甲存折”志愿者积分兑换机制,对志愿服务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化常态化。志愿者们通过各类志愿服务时长获得相应积分,当志愿者自身有需求时,可随时到社区积分柜台处提取存折内的积分兑换商品或服务。社区与周边商户合作,建立服务网点,提供优惠理发、便民服务等,使志愿者的单项付出变为双向循环。社区还强化精神奖励,对参加志愿服务次数多、积极性高的志愿者,每年进行评优评先,增强居民的荣誉感、使命感和价值感,形成志愿服务良性循环,带动更多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居民参与的常态化。

用心雕琢一街一巷,精细“绣”出美丽戈甲!戈甲营社区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实践中,找准居民意愿和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始终让居民群众站“C位”,把主动权交给居民,形成“听你说、看我做、勤协商、共治理”的良好路径,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共同缔造美好戈甲,人人共享幸福生活。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