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武昌区珞珈山街道东湖村社区位于珞珈山麓,总面积约为0.8平方公里,共有4028户居民,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散居型社区,流动人口多,院落环境较差,安全隐患突出。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社区党委着力在治理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汇聚小巷“院士”、下沉党员、居民志愿者、社工等多方力量,以居民需求和社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社区自治能力,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01织密共同缔造网络
东湖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带动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和“网格-楼栋-邻里”三级网格治理架构,设立6个网格长、160个楼栋长、214个邻里长,让党组织“神经末梢”脉络通畅、坚强有力,积极在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方面担当作为。
02凝聚多元主体合力
▲开展“小巷院士”议事会,讨论辖区电动车停放问题
发挥社区“大党委”的统筹作用,强化武汉大学、下沉单位、共建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双向联系、双向服务,为共同缔造献智献力。各群体在东湖村社区的定期交流中共谋和美社区建设。截至目前,社区已吸纳4个下沉单位、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签订共建项目17个,形成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共同守护的良好氛围。
03擦亮“小巷院士”品牌
▲“东家、租户、商户”联盟成立仪式
吸纳辖区房东、商户、新就业群体、志愿者团队、下沉党员等各领域代表,组建社区“小巷院士”队伍,同时选取房东、商户、租户中的30位代表成立东家联盟、租户联盟及商户联盟,制定《联盟小组服务公约》,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截至目前“小巷院士”已收集居民问题近400个,开展多方协商会议60余次,解决了包括“新改建电动停车棚”“绿化花坛改造”等20余个社区发展治理问题。
01打造“小巷院士”议事厅
▲东湖村“小巷院士”各界代表
紧抓“小巷院士”品牌引领,按照“便捷化、舒适化、个性化”标准,打造“1+N”议事厅,在东湖村村湾入口处打造一个示范型微型议事厅,在省地质医院、省环保厅等小区分别打造N个楼栋、流动议事站,实现居民有事到议事站、议事厅,商事议事,居民们的期盼一一汇集,变成社区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实现“有事大家议,居民说了算”。
02点亮幸福生活“红色地标”
东湖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年久失修,安全隐患较多,部分设施设备已无法满足工作人员正常办公及居民办事。社区积极争取下沉单位省委老干部局、区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及街道党工委的支持,按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原则,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修缮改造,打造更有温度的基层党群服务综合体,构建起共治共享新格局。
03修建退役军人服务驿站
▲珞珈山花园小区退役军人服务驿站揭牌仪式
珞珈山花园小区居民以省军区等单位现役及退役军人为主,小区现役及退役军人占比近80%,而小区内没有固定的退役军人休闲、办事、谈心场所,为加强退役军人的归属感,针对珞珈山花园小区改造实际情况,辖区召集居民“小巷院士”、小区业委会开展“共同缔造服务驿站”专题议事会,就驿站选址、空间规划等问题征求居民代表意见,最终申请对小区业委会办公用房进行维修改造,打造珞珈山花园小区退役军人服务驿站,打通拥军服务“最后一公里”。
04搭建文娱便民“舞台”
▲开展纳凉晚会
社区党委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针对辖区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积极培育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载体,打造“四季繁花·情满珞珈”文化品牌,建立了党员之家、青少年空间、教育学院、老年活动中心、社工服务室等,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便民服务,至今先后开展纳凉晚会、诗词朗诵等各类活动五十余场次,参与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01创建平安稳定新家园
“小巷院士”化身“平安合伙人”,开展环境整治、安全巡查,认领消防栓、窨井盖等事件,通过“小巷院士议事会”及时商讨解决,从而保障社区居民正常生活。“东家、租户、商户”联盟于今年开始实施出租房星级评定,对出租房实行一户一评,根据出租房屋的硬件条件、安全程度、治安情况等情况,以及承租人的现实表现等情况,每半年对出租房屋进行综合评分,通过星级房东评选活动帮房东做宣传,有效促进社区环境改善。
02提升宜居宜业新环境
“小巷院士”化身“环境监督员”,大力发动居民全流程参与军转小区、省民政厅花园小区、省环保厅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等旧改项目。在地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前实施地砖翻新处理、地质医院家属区建设文体活动场地、在省环保厅小区进行停车场改造、在珞珈山花园小区开展二次供水等工程,有效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
03打造特色民俗文化街
▲将文化广场、居民家的老旧墙壁变成多彩文化墙
“小巷院士”化身“形象设计师”,为提升东湖村社区商业文化氛围,吸引周边人气聚集,“东家、租户、商户”联盟与辖区共同提出沿东湖村路口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街,通过资金自筹+街道匹配+单位共建的方式,开展“共同缔造文化墙”专题议事会,最终确定文字地标、社区演变、社区文化3大板块,巧妙地将街区历史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把墙壁打造成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接受文化熏陶的“露天课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