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丨“四轴联动”缔造“美好东龙 幸福生活”

2023-08-17 15:14   大成武昌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一条线”到“一股绳”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管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东龙社区位于武昌区紫沙路,北临沙湖,南抵武昌古城,西接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0.31平方公里,是粮道街辖区内唯一一个以商品房为主的新型社区。

东龙社区是武昌区首批5个“完整社区”试点之一,致力于打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社区,以“东龙红·邻聚力”为主题,充分运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通过“党建引领·四轴联动”机制,联合党员、居民、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形成合力,汇聚起“美好东龙共同缔造”的蓬勃力量,形成家门口的“幸福圈”,切实提升东龙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几个月前,公正路上的省法院小区架空层还是一块480平米闲置空地,里面堆满了各种旧家具和杂物。社区链接辖区资源共同协商,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环境舒适、宽敞明亮的公共休闲空间。

▲ 召开意见征集会,群策群力谋划架空层改造

社区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精准发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线上居民微信群、线下入户走访等,发放大量改造调研问卷,多次组织居民、辖区单位开展头脑风暴,先后8次召开意见征集会,群策群力谋划架空层改造活动。社区发动居民组成社区规划师团队,全程参与设计、改造;党员主动清理乱堆放的垃圾和杂物;省法院实地考察,进行经费支持;物业协助配合施工。通过四轴联动,各方出力,把架空层改造为集“党员教育、普法宣传、运动健身、老幼服务”为一体的公共休闲空间,使小区架空层实现“蝶变”。

聚邻空间打造完成后,通过居民联合制定公约管、下沉党员值守管、“一直帮”志愿服务队轮流管,实现“微”阵地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借鉴“网购”经验,推行“好差评”评价机制,组织群众对聚邻空间进行全程评价,还可以直接联系网格员进行线上“点赞”或“吐槽”,真正做到通过群众评价促进服务改进提升。

▲ 青少年在“聚邻空间”学习画画

▲ 在模拟法庭内,联合省法院下沉党员共同开展普法和调解工作

改造后的“聚邻空间”成为居民“愿意去、乐意去”的活动空间。色彩明亮的指示牌,清晰指示休闲空间的分区功能,辖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都有了独立的活动阵地。模拟法庭的打造,把法庭判案的形式“搬”进社区,让居民沉浸式体验一把做法官的感受,及时参与调解工作。架空层的小小改变,不仅破解了小区活动阵地资源紧张的难题,更“蝶变”成了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成为居民身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家园。

▲ 每季度在“多元共建客厅”内召开区域党建联席会

▲ 在“多元共建客厅”开展下沉党员金点子大赛

东龙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区域化党建矩阵新格局。通过前期摸排调查,结合居民、党员、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社区与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中铁十一局等辖区单位联合出资、出力、出点子打造东龙“多元共建客厅”。目前该阵地涵盖“厚朴东龙直播间”“有声图书馆”“多元共建议事区”“智慧党建沉浸式体验区”“东龙文创之窗”“多功能活动区”“东龙社工室”等功能板块,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要求。

社区结合位置特点、人群特征、服务范围等因素对“多元共建客厅”进行综合筹划,每季度召开区域党建联席会、每月召开党员议事会;组织共建单位、党员、社会组织开展“金点子沙龙”“金点子大赛”,共同探索基层治理“金点子”,对居民兴趣浓、评价高、认可足的“金点子”签约立项,切实推动落地见效,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小客厅大治理”。

▲ 高法下沉党员为“一直帮”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社区以用好活动阵地为着力点,让“多元共建客厅”成为党员群众学习红色教育基地、邻里和谐“睦邻点”、社情民意“汇集点”、“事务协商”的议事厅。充分发挥辖区单位优势打造“法官进社区”“媒体进社区”“中医进社区”“便民服务进社区”等多个服务品牌。东龙社区依托“多元共建客厅”阵地,不断将优质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畅通服务“零距离”,彰显东龙“邻聚力”。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辖区内空巢、孤寡、高龄老人逐渐增多,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凸显。东龙社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进“幸福食堂”建设,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让老人们吃出幸福味道。

▲ 东龙社区与省广电签订“幸福食堂”共建协议

为了经营好“幸福食堂”,社区召集居民、党员、共建单位、社会组织代表在“多元共建客厅”召开协商会,挖掘可用资源,收集各方意见。考虑到食品安全、营养搭配等因素,最终决定链接湖北广播电视台内部食堂资源,与其共建“幸福食堂”。

建立“社区自筹一部分、食堂让利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的多元筹资机制,提升“幸福食堂”建设运营资金保障能力,共同推进食堂可持续运营。65岁以上的老人只需花10元就可享用美味营养的午餐,社区、共建单位还持续关注老人们的用餐评价,不断优化提升服务质量。

▲ 东龙社区“帮跑团”志愿服务队

▲ 为辖区高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社区为做好助餐这件“惠民事”,完善“幸福食堂”服务功能,与共建单位协商,将“幸福食堂”升级为“社区大食堂”,扩大辐射面,让工作繁忙的年轻人也能享受到家门口的食堂服务。通过延伸“一直帮”服务,社区组建了一支由邻里长、下沉党员、新就业群体等组成的“帮跑团”开展送餐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东龙“幸福食堂”项目受到居民的认可和好评。

▲ 与青少年一起在街头公园开展植物认领活动

▲ 与辖区青少年一起认养街头公园小树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这种转角就能遇见“诗和远方”的生活,对于东龙社区的居民来说,已然是触手可及。位于紫沙路与星海路交汇处的丁字路口有一块转角空地,原本是工棚,占地面积大且不美观。

如今,一个微型口袋公园跃然眼前,环绕的小道,多样的绿植,还有纳凉的亭子,居民们每日进去打卡。社区还开展了“认养一棵树”和“种下希望花”的活动,大家一起来守护身边的绿色。小朋友说,“我有一棵自己领养的树,我感觉非常自豪。”

▲ 开展“七彩夏日,一起‘森’呼吸”家门口的街头公园启动仪式

在口袋公园里,处处都有大家共同参与的影子,种什么树,路设计成什么样的环形,亭子放在什么位置,都是由社区居民反复讨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决定的。通过公园+健身+纳凉等多种方式,增加居民多维度体验感,全方位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口袋公园”让社区居民“出门即公园,入眼皆美景”,改善社区环境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空间,社区公共空间由闲置变闲适、由零散变灵动,空地改造发挥出最大效能。

东龙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四轴联动”的方法,让党员、居民、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多维度、全方位参与社区治理,汇聚起魅力东龙“共同缔造”的强大合力。更多居民、下沉党员、辖区单位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参与者成为组织者,形成同心凝聚、同轨运转、同脉相连的治理新格局。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