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雕”,精细“绣”!共同缔造美好粮道

2022-12-13 13:38   大成武昌  

胭脂路、昙华林、戈甲营……这些名字,承载了悠久的历史记忆,是见证城市变迁的“活化石”,城市的“毛细血管”,亦是市民的“烟火气”,城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也体现着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2022年,武昌区积极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将整治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工作纳入城管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工作任务,多部门联动、多方位共建、多点位发力。

武昌区各街道对辖区内的背街小巷进行了全面梳理,其中,粮道街道对群众反应较大,拥有百年历史的崇福山巷进行了全线道路整修、墙体整体修缮,着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全面改善了小巷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古街之美,在于精致;古街管理,在于精细。

近年来,武昌区瞄准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着力在精细化、人性化、智慧化上下功夫,以环境卫生与市容秩序为抓手,全力推动昙华林路城市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粮道街道依托“路长制”管理新模式,构建常态化治理体系,对责任路段、路长基本信息予以公示,积极处理群众扫码“随手拍”上报的城市综合管理问题。

在“路长”的带领下,发挥红色共同体、红色商户、社区自治队伍等共治力量作用,督促商户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环境卫生达到“四无三净”,即无暴露垃圾、无粪便污水、无卫生死角、无乱贴乱画,保持地面净、墙面净、公共设施净。

对日常管理中发现“易反复反弹”“易集中爆发”的共享单车、环境卫生等问题,提供清单给楼长,由楼长发动片区下沉党员,以“清洁家园”形式进行整治,使得昙华林、戈甲营片区辖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赞不绝口。

背街小巷是城市面貌的“里子”,更与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息息相关。

2019年,与昙华林仅一街之隔的戈甲营社区通过六大工程改造,把整洁有序的公共空间还给居民,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为进一步加大背街小巷的保洁力度,今年三月,粮道街道全面实行环卫市场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严格实行定人、定岗、定时间、定路段的“四定”工作机制,将清扫保洁的工作责任严格地落实到每位保洁员,解决了过去存在的多头管理等问题。

每天的环卫保洁分全面清扫和巡回保洁两种方式,每日对垃圾桶、花坛等各类公共设施进行擦拭维护。针对背街小巷部分路段生活垃圾量较大、临时环卫任务等情况,成立快保队做到及时响应、高效处置,有效提升辖区整体环境,树立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形象。

为了守护街巷安全,城管执法队员每日巡查,穿进背街小巷,深入老旧社区,排查整治修复各类问题。武昌城管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行为,维护武昌古城核心区规划管理秩序。

针对居民投诉问题,街道与城管始终坚持“民呼我应、民呼必应”,把维护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了以市长热线、城市留言板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并成立“接诉即派即办即跟踪”专班,完善“受理—派遣—办理—回复—回访—跟踪”的闭环式工作流程,问题发现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硬装”做扎实,“软装”怎么装才合适?只有朝夕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最有发言权。

戈甲营社区中老旧小区众多,房龄久,存在诸多问题。

在戈甲营社区书记王丹看来,“创卫工作惠及每一位居民,同时也是一个‘全民共建’的工程,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只有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的参与度,创卫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社区热心居民成立了自治队,早中晚多次巡视查改,发现一处、整改一处。

如今,崇福山巷、戈甲营路也划定了单车停放区域,规范了共享单车停放。

居民除了自发清扫门前道路,及时清理空地垃圾,不少人还在家门前种植了鲜花,三角梅、炮仗花、菊花争相开放,为寂静的小巷平添了几分文艺气息。

戈甲营居民用实际行动把社区当家,人人争做文明市民,创造了新时代邻里和谐新局面。

用心雕琢一街一巷,精细“绣”出美丽武昌,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创建和谐平安稳定的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是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这项工作上,武昌各街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让城市管理像“绣花”针脚一样细密,让城市运行更为顺畅,百姓生活更为顺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