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历史的枪,打赢新时代的仗

2025-09-04 10:01   大成武昌  

2025年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旌旗招展,将士肃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铁流滚滚、战机呼啸,三军列阵、气势如虹。这场历时近90分钟的阅兵式,不仅是一次国力的展示、和平的宣言,更是一场穿越历史烟云的集体致敬,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庄严宣誓。

八十年前,山河破碎,烽火连天。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平型关大捷的血战、百团大战的出击、台儿庄的死守……无数英勇事迹汇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宁当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质朴的话语,道出的却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坚韧的底线。没有枪炮,就用大刀长矛;没有外援,就靠自己咬牙坚持。从抗日战争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决绝,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的团结,是“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气节。这些精神内涵,已融入民族的血液,成为我们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

八十年来,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步都踏着先烈的足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打出来、拼出来、扛出来的。我们今天纪念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力量。伟大的抗战精神穿越时空,依然滚烫。那些在抗疫一线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那些在科技前沿默默攻关的研究者,那些在基层社区日夜奔忙的党员干部,那些在平凡岗位上踏实苦干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流淌的,何尝不是抗战精神的当代延续?时代的“战场”变了,但那股子“不服周、不信邪”的精气神,却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时代在变,挑战也在变。今天我们不再面对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改革深水区的险滩、科技“卡脖子”的难关、治理现代化的难题,又何尝不是新的“娄山关”“腊子口”?我们纪念胜利,就是要拿出当年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那种“拼将十万头颅血”的勇毅,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既要把本领练强、把肩膀练硬,在科技创新一线勇闯“无人区”,在民生服务现场办好“百姓事”,在祖国建设的大潮中扛得起活、啃得动硬骨头;又要沉得下心、扑得下身,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的需要、时代的召唤,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真正的纪念,从来不只是仪式上的肃立和掌声,更要将历史的火炬传递下去,将家国的责任扛在肩上。唯有传承,才是对抗战精神最深切的致敬;唯有奋斗,才是对革命先辈最真挚的缅怀。站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战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将士”,我们要继续以抗战精神为枪,以奋斗实干为刃,打赢一场又一场发展为民的“漂亮仗”,共同绘就温暖恢宏的幸福中国新画卷。

(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健康局 徐姣)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