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四季,谁把“浪漫”种在了武昌的街角?

2025-09-01 09:03   大成武昌  

街角的绿地舒展腰肢,将绿意织成锦缎;四季轮转的花期,早已从偶然撞见的惊喜,酿成了触手可及的日常。

从中山路、东湖路倾泻而下的凌霄花瀑,到中南路、中北路翻涌的紫薇云霞,再到武昌江滩五期“四季花开”的“立体画卷”,古城武昌正流淌着“路净、景美、花常开”的自然诗意……

晨雾刚漫过武昌古城墙的垛口,中山路的凌霄花已顺着地下通道的围墙向下舒展。橙红色的喇叭状花朵缀满藤蔓,像一串串倒挂的小灯笼,又似孩童垂落的糖葫芦,在微风中轻晃,摇出“天风摇曳宝花垂”的禅意。

这花不止有“颜值”,更藏着穿越千年的文化基因——《诗经》早以“苕之华”为它命名,陆游曾为它留下“满地凌霄花不扫”的闲逸笔墨,舒婷笔下“攀援的凌霄花”更借它叩问“依附与独立”的生命哲思。

东湖路水果湖隧道口两侧,是武昌“绣美花路”最灵动的一笔。武昌区城管执法局以“四季有花”为笺,让凌霄花的热烈与地被花卉展开一场时空对谈:地被层用超级海棠、天竺葵铺成花毯,连脚下的土壤都被细心雕琢成龟背状微地形,好让每一株花草都能晒足太阳。这份“空中花瀑+地面花毯”的立体养护智慧,让隧道周边成了“车在花浪里游,人在画框里走”的移动花园。

为留住这道“空中诗行”,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的园林工人们每年3月都会给藤蔓“理发”——疏剪枯枝、埋肥浇水,让野性的藤蔓蜕变为古城武昌最亮眼的“垂直绿化名片”。

若说中山路的凌霄是古城的含蓄诗篇,中南路-中北路的紫薇便是都市的热情宣言。作为武汉“紫薇特色景观路”,这里的197株川红紫薇正肆意铺展:玫红色的花球缀满枝头,像打翻了的胭脂盒,为沿线道路注入滚烫的自然暖意。

这“百日芳华”的背后,离不开武昌园林人的“抗旱智慧”和花期调控技术。今年盛夏持续高温,园林工人们为每株紫薇配备了50升的“滴灌袋”,水流通过两根细管缓缓渗入土壤,确保“一树一袋,一天一灌”。

正如白居易所言“独占芳菲当夏景”,这份坚守让紫薇花在热浪中依然绽放出“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盛况。

紫薇第一轮花期过后,园林工人会集中对残花进行修剪,促发新的花芽,使紫薇在国庆前后二次开花,延长了花期。

若说前两站是武昌环线上的“点状花境”,武昌江滩五期便是长江边铺展的“立体画卷”。2025年全新升级的江滩,邀来红木香、月季、鸢尾、粉黛乱子草共赴盛会,在长江之滨织就一座“生态为底、人文为魂、惠民为要”的魅力花园。

春季,江滩草坡成了天然摄影棚,桃花的粉、梅花的白、油菜花的金,在镜头里酿成春日限定的调色盘;夏季,摄影爱好者蹲守水溪边,等一场鸢尾与荷花的“水中邂逅”;秋季最是动人,粉黛乱子草扬起粉色雾霭,与长江大桥的钢铁脊梁撞了个满怀,这场“刚柔相济”的粉色约会,成了秋日最甜的城市情话。

这片花海的绽放,藏着武昌区水务部门“让水活、让岸绿”的生态智慧:生态水溪中悄悄安了“推进器”——推流泵让静止的水体“活”了过来,杂质随波而去,却不惊扰鸢尾与荷花的根系酣眠;硬质驳岸边,铜钱草织成绿色的“水下滤网”,用细密的根系吮吸氮磷污染物,让“清水绿岸”从愿景变成了实景。

养护团队化身“花时管家”,每周轮班修剪,每月剪除残花,催着新枝赶趟儿萌发,让全年花期足足拉长到8个月,真正实现“月月有花看,季季有景拍”。

武汉的四季,不止有美食街的烟火气,更有城市道路上四季不败的花朵,共同谱写着流动的“自然诗行”。漫步武昌,眼里是繁花似锦,心里却读到了更深的答案——这是一座城市对“生态城市”“诗意栖居”的执着,是“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结出的甜蜜果实。

毕竟,唯有真正懂生活的城市,才会把城市绣成四季有花的花园;把长江之滨的岸线,织成永不褪色的美好画卷。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