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吹响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号角,赋予武汉“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使命。武昌全区上下牢记殷殷嘱托,勇担战略使命,不断砥砺担当之志、磨砺担当之勇、提升担当之能,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加快建成支点”中走在最前列、当好“排头兵”。
大成武昌推出《支点建设勇担当,转型升级展作为》系列报道,专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展现各单位在“支点建设”和“转型升级”中的担当作为。问题一
武昌古城中心在武昌区助力支点建设中如何规划发力方向,有哪些重要举措?
武昌古城是武汉城市发展根源之所在,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支点建设”部署,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武昌古城高质量发展,区古城中心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先行,项目抓手,修复古城风貌,增强产业活力,提升生态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一
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按照“旧城复修、文脉复归、生态复原、生产复兴”的原则,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施性规划-实施方案”的规划体系,“规、建、管、运、治”一体化打造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历史风貌旅游区。
▲武昌古城规划鸟瞰图
二
依托城市坐标和大学科研院所优势,聚焦文化旅游、戏曲艺术、音乐创造、艺术展演、数字创意、康养和生活服务等产业,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实现文化赋能产业转型,高水平制定武昌古城功能产业布局,实现古城项目“短期引爆-中期增值-长期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引领武昌古城产业升级。
三
坚持项目兴区促投入,以大黄鹤楼景区为核心,政府主导,实施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斗级营、得胜桥千年古轴、鼓楼洞等保护更新项目,引领古城文脉传承;政府引导,市场开发,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古城功能格局。
▲斗级营
▲昙华林
问题二
2025年武昌古城片区更新的主要着力点在哪些方面?
今年以来,我们聚焦土地供应、文脉传承等核心环节,加速武昌古城规划蓝图落地,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以空间优化提高发展效能。释放约100亩有效用地,新增约6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持续为重点项目落地和城市功能优化提供坚实支撑。西城壕变电站复合利用,实现土地效能叠加与价值跃升,为超大城市核心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探索可复制的“武昌方案”。
▲西城壕效果图
以文脉传承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推进武昌古城整体性开发保护,构建商旅文产融合的武昌古城复兴新引擎;实施省人民医院、市第三医院和中华路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同时,深化古城独特历史文脉、人文地理与自然景观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落实“考古前置”机制,筑牢城市文明根基;秉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原则,精细化推进经心书院旧址、蛇山北坡衡善堂等文保建筑的保护性修缮,使历史遗产焕发时代生机。
▲经心书院项目效果图
问题三
2025年武昌古城最值得市民期待的更新点有哪些?
斗级营项目将于年内全面开街,经心书院、蛇山北坡鼓楼洞节点等项目顺利推进。如今的武昌古城,文旅项目亮点纷呈。
业态体系持续丰富
文化创意、观光景点、特色餐饮、旅游购物、民宿酒店、演艺表演等多元业态,为市民提供了更为多样的生活场景,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
▲多元业态
区域魅力显著提升
爆款文化IP打造、主题活动策划,古城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旅游打卡必选地,市民的归属感与获得感持续增强。
非遗传承不断强化
汉绣、剪纸、木雕、糖画等多家武汉及湖北特色非遗店铺,形成市民体验、学习非遗技艺的重要阵地,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新活力。
▲非遗传承
就业带动逐步显现
斗级营一期已直接创造200余就业岗位,随着后续街区开放运营,将持续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区域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