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春雷到青春担当:新时代湖北年轻干部当以“四下基层”续写农村改革新篇

2025-08-08 15:45   大成武昌  

1978年,中国对内改革的序幕在农村拉开。那一年,青年习近平深入安徽滁州开展农村调研,见证了小岗村大包干的改革实践。从当年小岗村按下的红手印,到今天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农村改革的初心未变,但时代赋予的使命已更新。作为新时代的湖北年轻干部,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以青年习近平的农村调研为镜,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在荆楚大地的广袤田野上,续写农村改革的崭新篇章。

溯源改革初心,从“调查研究”中读懂“人民首创”。青年习近平的滁州之行,是一次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经典调研。他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农民对土地、对温饱、对未来的渴望。正是这种身入心更入的实地调研,让他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力量源泉在人民,改革的智慧密码在基层。小岗村的“18枚红手印”正是人民首创精神的生动体现。

新时代的湖北年轻干部,弘扬“四下基层”作风,首先要学深悟透“调查研究下基层”的真谛。我们不能把调研当成走过场、看盆景,而要真正沉下去,到矛盾最集中、情况最复杂、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湖北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无论是发展特色农业,还是推进乡村建设,或是完善乡村治理,都不能凭空想象、照搬照抄。我们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去,与农民坐在一条板凳上听真话、察实情,从农民的鲜活实践中寻找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只有真正读懂了人民首创精神,我们的政策才能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

践行改革使命,以“信访接待”和“现场办公”破解“三农”难题。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份沉甸甸的承诺,正是“四下基层”中“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的湖北三农工作,面临着产业如何升级、人才如何回流、文化如何繁荣、生态如何保护、组织如何建强等一系列新课题。这些课题,靠开会发文是不能解决的,必须靠我们年轻干部迈开双腿、张开双臂去逐一击破。“信访接待下基层”就是要把办公室搬到村头巷尾,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去发现和解决农民在土地流转、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急难愁盼的问题。“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带着政策、资金、项目,把工作会开在项目现场,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擘画改革新篇,用“宣传政策”凝聚“振兴合力”。从大包干到乡村振兴,农村改革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天的改革,不再是单兵突进,而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这正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的湖北年轻干部,要当好政策宣传员,更要当好发展领航员。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湖北建设农业强省的规划,讲清楚、说明白。更要通过宣传,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让他们明白自己才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从而激发他们投身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无论是发展乡村旅游,还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或是建设数字乡村,都需要我们年轻干部吃透政策、摸清行情、带领群众,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让小岗村的改革春雷,在荆楚大地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交响乐。

新时代的湖北年轻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让我们追随总书记的足迹,把“四下基层”作为砥砺品格的磨刀石、增长才干的练兵场、服务人民的大舞台,在湖北的田野阡陌,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农村改革新答卷!

(作者: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健康局  田彩明)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