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记忆 | 恽代英:一件灰布衫,朴素映初心

2025-07-29 09:06   大成武昌  

作家茅盾在《记Y君》中生动描述:“曾经有人说过一句笑话:灰布大衫就是Y君的商标。这一件朴素的衣服已经成为他整个人格的一部分,这从不变换的服装又象征了他对革命事业始终如一的坚贞和苦干。”Y君便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恽代英。

▲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广场中的雕像

青年觉醒,救国图存

恽代英于1895年8月12日在湖北武昌出生。1915年,恽代英进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学习。学生时期,他就经常在《新青年》《东方杂志》《青年进步》等报刊上撰写文章,以中华大学学报《光华学报》为阵地,发表了80余篇猛烈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檄文,宣传新思想,倡导民主和科学,勇敢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

1917年10月8日,恽代英与黄负生等成立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互助社是当时武汉地区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进步团体,也是全国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

▲恽代英的日记

在带领社员追求进步的同时,恽代英以身作则,践行着严格的自律精神,以记日记的形式不断反省自己,努力做到自警自勉,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他认为:“品德不好,即有学识也于社会没有好处,甚至学识反而成了作恶的工具。”所以,他在互助社制定了戒约八则,经常组织社员们开会,反省自身。恽代英还利用假期,邀约社员登蛇山、泛舟月湖,借以锻炼体魄,陶冶精神。在互助社的影响和推动下,日新社、乡村改进社等进步社团相继成立,推动了武汉地区新文化运动和爱国运动的向前发展。

布衣本色,克己奉公

1918年夏,23岁的恽代英从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即受聘担任该校中学部主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恽代英撰写《四年五月七日之事》等传单,并进行散发,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和集会,由此掀起了武汉三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浪潮。武汉人民的革命斗争,迫使湖北督军王占元向北京军阀政府和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去电,提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要求。

为了传播革命思想,从1920年到1923年夏,恽代英从江城到皖南宣城,从泸县到成都,以学校为阵地,以教书为职业,开展革命活动,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在他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1920年11月,恽代英应章伯钧邀请到安徽宣城第四师范任教。他自挑行李,带着两名附读学生从芜湖经旱路到达宣城。他们进校门时,门房工友以“脚夫”为由而拒之门外,费了一番口舌,方得进门。此时恽代英的月薪较丰,还时有稿费,但他却省吃俭用,把余钱用来补助家境贫寒的学生和投身于革命事业中,自己始终穿着那件朴素的灰布衫。

▲2011年2月21日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三)》纪念邮票——恽代英

赤诚砺行,青年楷模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恽代英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担任宣传部秘书。他每月薪水120块大洋,当时一个三口之家,若有30块大洋,生活就算不错了,然而恽代英依旧极其节俭。1927年春,他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总教官。一次,军校检阅,学生们列队经过主席台时,朝台上望去,在一群身着皮武装带、皮绑腿、皮鞋的国民党军官中间,恽代英同大家一样着灰布军衣、灰布绑腿,格外显眼。学生们感到,恽代英除了革命,几乎把一切都看作身外之物,有这样的导师为榜样,何愁不能克服困难呢?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军校时期的恽代英

1927年7月下旬,恽代英受中共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按计划分批撤离,开始南征。这时正值三伏天气,骄阳似火,条件极其艰苦,恽代英以实际行动带动他周围的人。他身先士卒,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将组织上配给他的马让给生病和体弱的同志骑,自己和战士们一起步行走到广东,战士们深受鼓舞。

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因叛徒出卖在南京英勇就义,年仅36岁。周恩来对他高度评价:“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恽代英曾言:“欲救国家,惟有力行二字”,力行——正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的关键。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恽代英的“灰布衫”映照出的清廉本色,依然是我们砥砺前行最珍贵的精神行囊。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