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湖北站在“支点建设”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武汉之“重”不断重塑,武昌区重任在肩,标准更高,按照全省全市“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提出广大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效率意识、为民意识、能力意识的使命要求。
近日,大成武昌推出“榜样引领风帆劲,实干担当谱新篇”专栏,展示一批在全区经济发展主战场、社会治理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中涌现出的优秀干部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以此发出在“加快建成支点”中争当先锋、争做表率、走在前列的号召。
▲武昌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刚
2024年6月,武昌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正式挂牌运转。作为机构改革中产生的新部门,肩负房地产市场管理、住房保障、城市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职责。一年来,王刚同志作为“领头羊”,迅速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厘清工作思路,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加压奋进,创新发展,在土地出让、房地产投资、危旧房改造等方面创造多个全市第一,城区功能持续提升。
改革创新,做推动城建
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者”
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调整转折,为助推片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王刚定期走访辖区房企,及时了解企业困难和所需所急,从供地到销售环节,全周期跟踪服务企业,助推项目快供地、快施工、快销售。
“去年推出的‘昌七条’反响很好,今年1月我们在全市率先对契税补贴、‘卖旧买新’、人才安居等部分政策进行调整和延期。”王刚说,武昌区从契税减免、开设房源超市、优化开工手续等方面给予房企和购房者支持,让买卖双方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多重利好政策叠加,有效推动了楼市热销,多个楼盘短时间内清盘,个别楼盘从拿地到售罄仅历时90余天,商品房销售面积在全市领先。
面对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的形势,他谋划高效利用“土地存量”来挖掘“发展增量”,积极开展“收调供”,开启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利用的新阶段。同时推动“小而精”地块供应,吸引更多知名房企落户武昌,投资兴业。
锐意进取,做提升城区
品质和能级的“实干家”
“城建工作时常会遇到一难、两难、多难的局面,但组织把这么重要的岗位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深知项目耽误一天都是难以计量的成本,工作起来雷厉风行。面对征收难题,他实行日调度,推动签约,为项目开工争取宝贵时间。
“征收拆迁工作,关乎市场主体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任务再急,也不能有丝毫马虎,一定要在现场把情况了解清楚。”他经常这样告诫大家把工作做细。
▲调研目标路网建设,开展节前安全检查
尽管近年来,武昌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但路网密度还是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对此,王刚带队攻坚,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工作思路,滚动推进路网建设。去年建成19条、7公里微循环道路,今年以来,纬一路、纬二路、经一路、江民路、建船路等10条道路陆续开工建设,路网密度将持续得到优化。
破解痛点,做为民
服务的“保障员”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民生实事,但实施起来要面临的难题可不少。面对资金分摊、诉求协调难问题,王刚带领专班人员,推动把好事办好。经过不断探索,不断丰富成为“武昌加梯经验”。
采用共建共治共享思路,创新推出“加梯费用楼层台阶分摊法”和“加梯连廊费用平均分摊法”等方案,调动居民积极性;
在审批流程方面,将原有十个环节压减至五个步骤,实现“前台一窗受理、后台联审联办”,推动加梯事项“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
在建设阶段,以群众需求和体验为核心标准,先评估后实施,充分考虑居民对采光、通风、噪音、建筑安全等问题的关切。
同时,引导居民成立“加梯智治会”“义务巡检队”等自管组织,建立“电梯使用公约”,助力加装电梯后的自我管理和维护。近年来,武昌区已累计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520余台,居全市首位。
▲落实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对在册危房开展安全检查
除电梯加装外,武昌区还在老旧小区改造、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市场化租赁住房方面下大力气,持续做好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让万千居民实现了“安居梦”。
王刚表示,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民服务永无止境,区住更局将始终树牢支点意识,扛牢主责主业,聚焦“征收攻坚、基础设施补短板、民生安居、安全生产、遗留问题处置”5项重点工作全面发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决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高标准编制和推进“十五五”规划,为武昌高质量发展贡献住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