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八一路与科技小路交会处,两座近百米高的塔楼露出完整轮廓,与高低起伏的绿色坡顶裙楼环绕相连。6月23日,小洪山科学城建设现场,20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景观绿化作业,这个项目将于年内正式投用。
依托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资源优势,武昌区正围绕高校周边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生态谷——中科·武大智谷。作为其中核心项目的小洪山科学城,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包括A、B两栋塔楼、裙房和地下室。
现场可以看到,裙楼屋顶种植的花园斜坡已总体完工,层叠起伏的连绵“绿丘”与不远处的珞珈山遥相呼应。
“设计团队巧妙利用地势特点,将裙房设计成延绵起伏、布满绿植的坡状屋顶,形成了‘重峦叠嶂’的视觉效果。”建设方、武汉聚创汇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邱磊介绍,结合台阶、平台和步道等设施,未来这里将成为可供创新工作者、市民共同休闲的开放式花园。
小洪山科学城室内也实现低碳降耗。“通过多项措施,建筑节能率可达到75%以上,并入选了武汉市首批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项目。”邱磊介绍,建筑楼顶将铺满光伏板,可满足公区照明需求,降低入驻企业的用电成本。
据介绍,小洪山科学城将重点发展数字科创与生命科学两大主导产业,聚焦空天信息、5G通信、医学影像、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同时整合新能源、软件科技等多元化产业资源,加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与产业化。
“目前,不少企业看好这里的区位优势以及周边高校院所的人才和创新资源,已有入驻意向。我们已储备一批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邱磊介绍,小洪山科学城还将引入资本基金、创新平台、产业生态链等创新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科创供需对接、投融资、高端人才引育等服务,打造产业发展的全链条科创服务体系。
除小洪山科学城外,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基地、珞珈创新港产业园也将于今年陆续投用,武昌区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将新增32万平方米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