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粮道街 | 近百年传承,熊太婆原汤水饺只为留住一个味道儿

2024-08-06 11:01   大成武昌  

每条街道

都有属于它记忆中的味道

当一闻到它的时候

记忆和情感就会被它

一一唤醒,扑面而来

“寻味粮道街”

穿过浓浓的市井烟火

开启关于回忆与味蕾的饕餮之旅

锚定那些长在人们”心尖“上的美味

从挑着扁担“吆喝”着走街串巷

到巷子口摆摊叫卖

再到开店固定经营

四代人坚守近百年

只为传承这一口味道

寻味武昌非遗美食

——熊太婆原汤水饺

1935年,熊丽娟的太爷爷用一根颤颤悠悠的长扁担,挑起担子沿街叫卖原汤水饺,到了熊丽娟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扁担的一头是烧柴火的大锅,另一头放着包好的水饺和佐料,飘香诱人。

到了六七十年代,水饺店在大成路一带有了正式摊位。

熊丽娟的爷爷手工擀制水饺皮,奶奶掌勺独当一面,旧摊位就在现在大成路生鲜市场口,那时候叫巷子口,大家习惯用“熊太婆”称呼奶奶,“熊太婆原汤水饺”这个名字也应运而生。

熊丽娟看着奶奶年纪越来越大,想着爷爷临终前的一句话“做水饺的手艺不能丢了”,凭着这股子信念和责任感,她把传承熊太婆水饺手艺的担子接了过来。

2013年,她辞去工作接手“熊太婆原汤水饺”,全身心投入,一门心思想把水饺店做好。

“很多东西都在变,但这个原汤水饺的味道不应该变。”熊丽娟说,“很多同龄人都想寻找自己小时候吃的那一口记忆里的味道,我希望他们在我的店里能找到。”

熊太婆原汤水饺的制作讲究皮薄、肉鲜、汤鲜,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在武汉有句老话,汤汤水水的饺子才叫水饺。熊太婆水饺是用新鲜筒子骨熬煮6小时作水饺汤,水饺馅特选偏瘦的猪前腿肉鲜而不腻,加上一点葱花和胡椒粉,这才是一碗老武汉水饺的味道。

熊丽娟说,自家的水饺包起来特别讲究,“要把空气包进去”,这样吃起来才不“结口”,同时保留武汉人爱吃的“碱味儿”,面皮、馅和汤在口中的比例要恰到好处。

端上桌的水饺一个个水灵灵的,皮儿透出粉红色的馅儿,原汤的鲜味混合葱花香气扑面而来,远远嗅到就食欲满满。

用汤匙捞起一个水饺,晶莹剔透,稍微吹吹,不顾烫嘴的温度就一口嗦了进去,闭上眼睛慢慢回忆,那是儿时记忆里最纯的那口滋味。

以前店内只做一个产品,就是原汤水饺,过于单一,显然是不够的。如今,熊太婆水饺店推出了酸辣水饺和香油水饺,此外,再加上热干面、牛肉粉、面窝、绿豆汤和米酒,都是非常地道老武汉的口味,搭配着一起吃,另有一番风味。

如今,熊太婆水饺制作技艺被列入了武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熊太婆水饺”入选“中华老字号”品牌,获评“中华名优小吃”“武昌古城十佳最汉味小吃”。在美食扎堆的粮道街上,这口纯正的老武汉味道,满足了街坊邻里,也吸引着大江南北的游客们慕名而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