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
黄鹤楼是许多市民游客
必看的景点。
黄鹤楼。
武汉地标黄鹤楼
四面可赏
每天,
为了看一眼黄鹤楼,
武汉街头都有大量的人抬头仰望,
与黄鹤楼“同框”
也列入绝大多数
外地游客的旅游清单。
黄鹤楼巍然屹立在蛇山之上。
黄鹤楼北向1公里,
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
为满足游客拍照需要,
建了一面可与黄鹤楼同框的红墙,
每天在这里拍照的人川流不息。
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前的红墙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黄鹤楼西向2公里,
隔江有晴川阁,
是摄友圈中口耳相传的
黄鹤楼最佳拍摄地之一。
6月8日,
长江日报记者遇到
专程来此的摄友吴永寿。
他说:
“这里看黄鹤楼,画面震撼,
有长焦镜头的一定要来。”
从汉阳眺望黄鹤楼。
蛇山上的白云阁,
也是“望楼”佳处。
向西眺望,
黄鹤楼巍然屹立在蛇山之上,
与其背后的“一桥飞架南北”,
共同勾勒出壮丽的画卷。
黄鹤楼矗立在
海拔约85米的蛇山上,
在高楼林立的武汉城中,
不显高却显眼;
与龟蛇二山、长江大桥,
构成了武汉城市意象的中心。
7轮规划留出视线廊道
有地区不让盖高楼
在大禹神话园九鼎广场上,隔江眺望黄鹤楼。
武汉市于1990年、
1993年、1996年、1999年、
2004年、2009年、2014年,
连续7次编制
黄鹤楼视线保护及景观控制规划。
1988年,旧城改造刚开始,黄鹤楼周边地段成了开发商眼中的香饽饽,时在武汉市规划院总图室工作的胡德典等人敏锐捕捉到黄鹤楼可能面临的伤害,提出视线保护倡议。
1990年,“严格保护黄鹤楼视线景观”写入了第一次规划。这版规划以黄鹤楼为中心,将周边100米范围内的区域明确划定为禁止建设区,要求20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控制在56米以下。
1993年规划,提出了“让三镇都能看见黄鹤楼”。
1999年规划,划定了黄鹤楼与其他山水间的视线廊道。
到了2014年,规划控制更严。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涂胜杰回忆,这版规划对武昌桥头堡望黄鹤楼5公里范围的背景进行了控制,紫阳湖望黄鹤楼的视线廊道就是在这一年被保护了下来。
2014版规划中列入保护的视点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
在大禹神话园里眺望,黄鹤楼与长江大桥同框。
“7轮规划在一定范围内
限制了新建筑的高度。”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高级规划师刘奇志说,
“城市发展对黄鹤楼的视线保护
是一个考验,
现在回头看,
幸亏这一次次坚守,
才让黄鹤楼真正成为武汉地标,
也留住了武昌古城的风貌。”
位于舒家街86号的
武汉第二制药厂宿舍大院,
距离黄鹤楼约2公里,
大院内宿舍楼
全部控制在8层以下。
81岁的住户程国兵告诉记者:
“规划部门不让盖高,
说会影响从长江大桥
看黄鹤楼的观感。”
距离黄鹤楼约1500米
有一条扎珠街,
街上的杂货店主刘永胜感叹:
“那边的板壁巷本想拆了盖楼,
但规划没允许,
否则这边的视线就会被挡。”
顺着他的手指向北望去,
黄鹤楼高高矗立在一片街市之上。
黄鹤楼取景点
火遍全网
地铁5号线武昌彭刘杨路B2出口游客与黄鹤楼同框。
如今,
在社交媒体上,
黄鹤楼已成为全国
乃至世界范围摄影爱好者
在武汉的“城市大片”拍摄对象。
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C出口红墙是当前武汉最火的黄鹤楼拍照机位。5月17日下午,记者曾到现场探访,不到半个小时,就有200多人在此拍照。
隔壁楚材社区13栋1单元的“李子夜”咖啡馆也一天天火爆起来。原来小店二楼的木窗,就像一个木质相框一样刚好框住黄鹤楼。如果晚上来,亮灯的黄鹤楼刚好点缀在窗外,也很惊艳。
推开“李子夜”咖啡馆的窗户就能看见黄鹤楼。
还有长不过800米的得胜桥街,这条老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一砖一瓦之间,都是老武昌城历史的缩影。游客站在得胜桥街上,抬头往西南看,黄鹤楼最上面的3层可映入眼帘。
6月9日傍晚,2024年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来到武昌得胜桥老街拍照留影。
司门口天桥边的“以纯”服装店,前段时间也因天台可以拍摄黄鹤楼爆红。游客站在天台,一伸手,黄鹤楼就好似被捧在掌心。
武昌司门口人行天桥上游客驻足自拍。
站在解放路的江汉环球影城5层,但见郁郁葱葱的蛇山脚下是大片古色古香的灰瓦民居,古城武昌风貌尽收眼底,游客在此也能拍到黄鹤楼和白云阁同框的照片。
今年5月23日、24日两天,天气情况和月相条件都达到上佳,作为“黄鹤楼悬月”最佳拍摄点之一的汉阳江滩观江长廊,瞬间变成了大型“摄影派对”现场。大禹神话园九鼎广场挤满了前来“追月”的摄影师,他们扛着“长枪短炮”,早早架好机位,翘首等待着月亮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