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 | “星”光闪耀,照亮居民“幸福路”

2024-01-13 09:57   大成武昌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武昌区白沙洲街道星苑社区位于武昌南大门,社区成立于2003年10月,管辖范围武泰闸城市花园小区,划分7个片区,居民3028户、6543人,党员302人,是一个封闭型的老旧小区,实行物业自治管理服务,辖区有星苑幼儿园、中百仓储烽火店、农村商业银行等便民服务单位。随着时间推移,小区逐渐出现“管网老化”等问题,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困扰。社区党委持续打造“‘星’动力”党建品牌,深化共同缔造,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充分激活居民的自治热情,努力实现老旧小区“改”出幸福生活,让群众安居更乐居。

强化模范带头

▲党员学习课堂

社区坚持党委先行、书记带头、党员跟进,形成“支部看党委、小组看支部、骨干看小组、党员看骨干、居民看党员”和“推行一个承诺、一次积分、一次志愿服务、一次政治生日、一次党员家访”为主要内容的“五看四次”工作原则,让党员教育管理“有力度有温度”,让每名党员都走在前干在前,营造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就是榜样的浓厚氛围。

▲寻迹武昌古城,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教育基地学习

抓实教育、建强堡垒,每月开展1次党建学习课堂,每期确定1个主题攻坚突破,全力做好党员培训,把“干”字落到实处。全年共开展12期党员学习课堂,从二次供水、线路老化、新建电动车棚等多个民生问题为切入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挥党员的才智和力量,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效果,带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新建智能电动车停车棚

为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小区附近渍水问题,制定了加快箱涵建设连通夹套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渍水问题。但方案一经提出,就有少数居民提出反对意见,担心施工项目离楼体距离较近,影响出行安全。社区党委抓住党员这个“关键少数”,发动党员做好群众宣传解释工作,打消群众疑虑。经过几番努力,居民从最初的反对转变为支持和理解。现在,小区全域路段排水顺畅,居民出行再也不受渍水影响。

优化运行机制

▲社区“420”工作会

在社区实行“420”碰头会制度,即每天下午4:20,社区工作人员准时召开碰头会,互相交换信息,商议和总结当天工作。实施“181公示制度”,即在181个单元公示工作人员手机号码,24小时接听居民电话,实地查看问题,实时解决诉求。

▲表彰学习强国“学习之星”

依托工会“爱心驿站”、市级示范暖“星”妇女小组等群团组织,构建以聚焦问题为导向、以共商共议为平台、以解决居民诉求为目标的协商机制,不断汇聚党建引领下共建美丽新家园的强大合力。电动车私拉电线在楼道内充电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既增加电梯运行负担,也带来很多消防安全隐患。为破解电动车进楼道充电难题,充分发挥“家长里短”协商议事平台作用,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在电梯内安装“电动车阻车系统”,同时收集居民意见,在小区院内选取可供电动车充电、停放的专属区域,党员群众协力做好巡查看护,变“堵”为“疏”。

多元共治架起服务“连心桥”

▲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征求意见会

联动下沉党员、群团组织、邻里长等充实志愿服务力量,打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打造“最后一米邻里家”,营造“邻里一家亲”的和谐社区氛围。196名邻里长收集反馈问题,带头调停居民矛盾。小广场道路改造,党员带家人携手一起干,居民退让自己的“小地盘”变成“大花园”;爱心敲门小分队为70岁以上空巢老人安装出门提醒器,真正做到消防宣传无处不在,安全提醒如影随形;清理楼栋乱堆放杂物及解决下水管道疏通等民生实事20余件。在“情满中秋礼赞国庆 美好生活共同缔造”迎中秋庆国庆文化活动中,对最美邻里长进行表彰,让“爱”发“电”,在熟人社区里凝聚守望相助共同体。

以“心”唤“新”缔造幸福生活

▲暖“新”关爱志愿服务

打造“江城蜂巢”、户外工作者驿站服务阵地,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凝聚,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着力在落实关爱保障,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免费开设律师服务、青少年周末小课堂、中医按摩艾灸志愿服务,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更多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成为社区的“民情前哨”,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暖“星”妇女小组发挥“联”字优势,增强基层妇联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开展传承家风、普法宣传等活动,使妇联的组织优势、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最末端,注入“她”力量。

▲暖“星”妇女小组庆三八活动

共驻共建,构建党建“共同体”

▲ “闲置空间”巧变家门的“口袋公园”

构建区域党建格局,开展教育培训联抓、社区服务联动、社区治安联防、贫困对象联帮、文明社区联创、文体活动联办的“六联”工作机制。发挥人大代表力量,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居民诉求,多方链接资源,成功解决了枫香苑围墙和行道树的安全隐患、北门门面污水管破损问题;重新规划铺设小广场人行道,利用“闲置空间”巧变家门的“口袋公园”。

▲武泰闸城市花园小区新修建大门门楼

广集民智助力小区门楼换新颜,经过20年的日晒雨淋,小区门楼破损、钢筋裸露在外,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居民期盼重建门楼的意愿十分强烈。为此,街道社区多方链接资源筹措门楼修建事宜,党员群众共商门楼改造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修建,门楼“重获新生”,不仅提升了社区的“颜值”,更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端午“粽”情星连心文艺汇演

▲小草合唱团参加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歌曲展演

做大“朋友圈”联合季佳荟烽火在小区广场开展端午“粽”情星连心文艺汇演,将廉政文化融入传统节日中。小草合唱团在第三届武昌合唱音乐周系列活动暨纪念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群众优秀歌曲展演,获优秀合唱团荣誉称号。

聚集一老一小,绘就幸福“新画卷”

▲向“绿”而行 “碳”索美好——废旧车辆置换活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楼梯走道狭窄,上下楼总担心会摔跤。”李婆婆指着楼道内堆放的几辆废旧自行车发了愁,邻里长王阿姨买菜回来正好碰到这一幕,于是向网格员反映此事。群众有需求,社区有回应,开展向“绿”而行低碳活动,利用双休日收集废旧车辆50余辆置换米、油、纸等生活用品,用“以物换物”的形式来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共同缔造美好环境。链接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大学生志愿队,开展科普润万家“发电初体验”“夏日友‘情’天 慧眼识益友”“瓶中小世界 创意微景观DIY”等周末托管活动14场,惠及中小学生300余人。

▲青少年护航活动

涓涓之水,可以成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一步,星苑社区将深入贯彻“共同缔造”理念,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以党建引领老旧小区改造、三方联动基层治理为契机,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充分运用网格化、精细化自治管理,增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不断夯实居民自治基础,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