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湖路社区是一个新型小区和老旧小区相结合的社区,共有大小院落19个,分布在东湖路沿线。近年来,东湖路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治理”,以“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抓手,创新运用“三群五有”工作法(即:群智群建群管,做到有组织、有资源、有方法、有举措、有创新),发动更多力量,凝聚更多资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东湖路社区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服务向小区、向楼栋深度迈进。自2020年7月成立武汉市首个小区综合党委——东湖壹号小区综合党委以来,东湖路社区共成立10个小区综合党委,根据党员个人特长和专业优势,设有生活服务、卫生健康、法律调解、文化体育等功能型党支部。为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东湖路社区各小区单元门口张贴了党员公示牌,楼栋内的党员户家庭门牌号清清楚楚,居民们有事打个电话、敲个门就能反映。
东沙公寓小区居住的老年人较多,担心他们有想法、有诉求不会通过线上渠道反映问题,小区综合党委组织下沉党员、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召开红色议事会,“智囊团”多方联动,集中商讨出了解决方案,在各楼栋单元门口悬挂了“金点子”信箱,方便及时了解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东沙公寓小区大门改造
据了解,东沙公寓小区是武汉大道与东沙连通工程的拆迁安置还建项目,建设初期,因大门布局不合理,居民出入存在不便。2022年,东湖路社区党委与东沙公寓小区综合党委面向居民广泛征集“金点子”,鼓励居民对于小区大门更新改造提出意见,确定实施大门改造项目。小区大门改建后,拓宽了大型消防车辆通道,行人、车辆出入分流,居民们的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党建联席会
东湖路社区以党建带群建,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列出需求清单,与下沉单位商定项目清单,拟定居民参与评议效果清单,集中整合利用资源,因地制宜抓好落实,构建党组织领导、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小区治理共同体。
▲十亩地小区综合改造座谈会
十亩地小区是单位型小区,在旧改过程中,社区两委通过多次实地走访,了解到该小区因水电改造费用过大,居民无法承担全部费用,造成工程停滞不前。以问题为导向,东湖路社区立即组织小区综合党委、小区所属单位、业委会、省人大下沉工作队以及居民代表等召开座谈会,精准把脉、对症施策,鼓励带动居民共同参与小区环境治理改造工作中来,最后商定由单位和居民共同分担,解决了水电改造主体结构改造费用问题。
▲十亩地小区休闲亭
省人大下沉工作队积极参与小区共建,结合居民需求和单位职能特点,提供资金支持,在十亩地小区打造集居民议事、宣传普法、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休闲亭。
“在多方的共同发力下,让小区治理‘独角戏’变‘大合唱’。”小区居民王奶奶说:“现在,居民有了既可以遮风挡雨,又能够协商议事的小亭子,坐在这里,我们一起商量房前屋后的大小事,共享美好生活。”
为提升小区品质,2022年底,在东湖路社区党委的指导下,东湖壹号小区引入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建立公开透明、开放参与、诚信为本的物业管理协调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新体系,形成职责明晰的治理共同体,推动小区治理提质增效。
▲东湖壹号小区红色议事会
东湖路社区党委书记李敏介绍,信托制物业模式通过“红色议事会”“金点子信箱”等方式深入调查、问询摸底,摸清居民的真正想法和实际需求,了解了小区居民对信托制物业的接受程度。在此基础上,物业与群众一起共商共谋,共同解决小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共同绘制小区治理的蓝图,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手指轻轻一点,就能了解小区的所有资金动向以及现存余额,太方便了!”小区业主张女士用手机展示着小区公共资金明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来,在小区综合党委的监督指导下,该小区基于信托制物业模式,增设了以业主大会为主体的银行账户,用于存储业主交纳的物业费、停车费以及小区公共收益。通过“双密码”管理以及信托制信息小程序,实现“物业公司支取、业主随时查询”,保证居民当家做主,物业当好忠诚管家。
▲东湖壹号小区环境优美
引进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近一年时间,东湖壹号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业主曾经普遍反映的“脏乱差”问题消失了,路灯照明亮起来了,楼栋管家及时受理业主的报事报修,推动前期遗留的“疑难杂症”得到切实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共管”的最大潜能,形成“小区事务大家商量着办”的共识。
“听取群众最真实的声音,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想法,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敏表示,运用“三群五有”工作法极大增强了群众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因地制宜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新样板”,将房前屋后的“大小事”变成了共同缔造的“幸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