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亩贡院如何承载万人大考?我们来看看武昌贡院的内部“长相”。
明永乐十年(1412)后全国贡院格局基本定型,按功能主要可分为候场区、考试区、考务人员办公区。武昌贡院坐北朝南,形制规范,各项要素齐备。我们仍以1909年昙华林街区图为依据来进行说明。
▲图一:1909年昙华林街区图所载贡院图
候场区(入场准备区)
大门至龙门(正门)间的区域。如图一,即前述东、西卷棚街之间南凸区,为贡院附属功能区。按照明清贡院建筑一般规制,候场区建筑主要有入口牌坊、大门、外执事官厅、龙门。据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邵学海先生考证,“惟楚有材”牌楼即为武昌贡院大门前牌坊。牌坊后是贡院大门,大门与龙门间有搜检官、巡绰官等外执事官办公、歇息的保障用房。如图所示,南凸区域中两处左右对称的房屋极有可能就是外执事官用房。全体考生进入考场之前,依次应点进大门,在此接受所带物品检查和搜身检查,并领取答题纸卷。乡试入场搜检极严,考生有时还要宽衣解履,甚至被查看内衣内裤,这对于见了县太爷都不必下跪的斯文秀才而言是非常尴尬的场景,故在龙门与大门间相对封闭的候场区间进行。
据“省实验”校史介绍,“惟楚有材”木制牌楼高约3.5米、宽约8米,四柱三门,双层飞檐翘角琉璃瓦,1958年倾毁。现立于校内的“惟楚有材”牌坊为1998年重建,字为著名书法家陈义经手书。
考试区
龙门与至公堂之间的合围区域。如图一,即贡院南半部有东西向横线的区域及其夹着的南北向狭长空白区,约占整个贡院面积的五分之三,是贡院内部第一进院落区。
进贡院龙门,有一条较宽的通道(甬道)先向西,再向北通达至公堂。如图一,贡院南偏西的狭长L形空白区即是。甬道中央立着整个贡院的最高建筑——明远楼(狭长空白区中间建筑物),供监考官们登临察看整个考场的纪律。据明万历年《湖广总志》记载,贡院大门在龙门以南约30步又向东约50步处。据乾隆年《江夏县志》所载贡院图,贡院大门仍在龙门以东以南,但据1909年昙华林街区图,龙门已东挪,对着贡院前街。按照贡院一般形制,龙门与至公堂、衡文堂在一条中轴线上,连接龙门与至公堂的甬道为“I”形。武昌贡院龙门东移后,甬道也跟了过来,变成了L形。
▲北京贡院明远楼前甬道两侧号筒
▲武昌贡院至公堂前号筒
甬道两侧就是考场(又称东文场、西文场)。从南至北排着一排排东西向的号筒(东西向横线所示即是),每个号筒内部又被分割为50-100间左右大小相当的号舍。各号筒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号舍则以号筒的字为头依次编号,如地字号第一间,为“地一”,以此类推。每间号舍宽三尺,深四尺,后墙高约八尺,前檐高约六尺,建筑面积约1.2平米。号舍两边砖墙上离地一尺五寸、二尺五寸处各留一道砖缝或砖托,用于搁置号板。号板由两块木板组成,若都放在下面砖托里,刚好铺满号舍,可当考生夜晚休息的床用,若将外侧号板挪至上一层砖托,则刚好组成一对桌椅,可供考生考试答题用。考生一人一间号舍进行考试。号舍三面密闭,南面完全敞开,紧对前一排号舍的后墙。每排号筒前有巷道,宽约1米余。每排号筒的最后一间号舍设为公共厕所。考场内还设大水缸,雇有挑夫专门挑水,以备考生取用。
▲在号筒服役的水缸
▲号板示例
▲号筒间巷道
甬道与东西考场的号筒之间有栅栏隔开,进场的考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座号,经由专人负责打开栅栏边对应号筒的小门,进入号筒后,直至考试结束出来交卷,不得出栅栏。
▲武昌贡院清时明远楼
▲2021年重建于“省实验”的明远楼
1966年武昌贡院明远楼还在当时的二十二中校园内(如上图左),后被拆除,2021年重建于“省实验”操场(如上图右)。
考务人员办公区
为全体考官和考务工作人员办公及休息起居处。如图一,贡院北半边空白区域及西边少量东西横线区即是,约占贡院面积的五分之二。按照明清乡试规范,这一部分又被严格区分为“外帘”(非评卷考务人员办公区)和“内帘”(评卷人员办公区)两个部分,内外帘之间关防严密。具体可参见如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刻《江夏县志》所载贡院图。
▲图二: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刻《江夏县志》贡院图
外帘区
非阅卷考务人员办公区
至公堂与其北衡文堂之间的合围区域,也是贡院内部的第二进院落区。在此办公的考务官亦称“外帘官”。设有收掌试卷所、受卷所、封弥所、誉录所、对读所、监视堂、提调堂等。监考人员负责巡场查看,或在至公堂及贡院四周角楼上察看整个考场纪律,考试前一天在此为考生排印答题卷座号、负责组织分发考题纸,考后收掌试卷,实行弥封、誊录等一系列试卷加密工作。外帘官及外帘工作人员一进贡院即实行封闭式管理,吃住均在此区。除收掌官外,其余人员在考试结束后将所承办事项全部办完即可出贡院。此区域为誊录书手建有专门号舍,贡院西北部标东西横线的部分即是。
内帘区
评卷官办公区
衡文堂与其北衡鉴堂之间的合围区域,也是贡院最深处、最北边的一进院落区,为贡院的核心部分。以衡鉴堂为中心,由一系列平房组成,设有内提调、内监视、内收掌、刻字房、印刷房等。是正副主考官出题、工匠刻题印刷、考官们评阅卷等办公、用餐、住宿的地方。在此办公的官员称“内帘官”。内帘官直到阅卷完毕、题写红榜之后才能出贡院,是最后出闱的考务人员。
了解了武昌贡院的场地规模、形制布局,那么,乡试又是如何筹备组织的呢?且看下期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