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望堤社区东起复兴路,与保安社区相邻,西到武昌造船厂,以解放路为界,南与白沙洲街相望,以巡司河为断,北与水陆社区接壤,共同管理保安街。现有总户数3442户,总人口5884人,由3个无物业管理的居民自管小区(望山门新都小区、福星苑小区、康华园小区)和1个开放老旧拆迁小区组成。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武昌区紫阳街道保望堤社区党委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居民骨干联系服务群众作用,多措并举聚民智,有效缩小了服务半径,搭起居民与社区的“连心桥”。
党建“邻”聚力,红色引领强根基。保望堤社区因大面积拆迁,仅剩余3个建成时间逾20年的老小区,加之物业撤离、业主委员会解散等因素,导致环境卫生、车辆停放、房屋维修等邻里矛盾时有发生。
▲邻里长陈老师与大家分享使用《邻里长工作手册》心得和经验
针对无物管困境,保望堤社区党委挨家走访了仍居住在本辖区的原业委会成员,推选出一批业务能力强,善于想事、干事,又积极主动有担当的居民骨干担任邻里长,将其纳入业务培训计划,并制定《邻、里、格长工作手册》,明确邻里格长职责。邻里有矛盾时,他们是调解员,将纠纷化解于萌芽,避免小事拖大;楼栋管理中,他们化身“水电工”报修故障设备、更换照明灯泡;居民有意见时,他们又是信息的“采集员”……居民的“烦心事”“琐碎事”在他们的帮助下及时解决。邻里长们不仅是基层治理中观察民情的“眼睛”,还是收集民意的“触角”,更是化解民怨的“助手”。
打破“邻”隔阂,创新方式增实效。为增强邻里长处事能力,保望堤社区建立健全问题联合解决机制,依托便民议事会平台,通过“居民提事,邻里长领事,居民代表议事,多方联动解决事,群众评价事”五步走的方式,高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推动民情民事及时快办。同时,网格员协同邻里长随时收集反馈民情民意,围绕公共设施建设、矛盾隐患化解、文明创建等开展民主议事,及时向上反映普遍性诉求和问题,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停楼道不安全,淋雨又怕短路,就算是盖了雨披,遇到大风也会被吹掉。”
“电动自行车推进楼有安全隐患,放在户外又影响车辆使用寿命。”
▲与居民共同讨论规划停车方案
在便民议事会上,了解到居民诉求,保望堤社区从安全管理着手,决定对福星苑小区地下车库的闲置部分进行微改造。社区邻里长牵头,网格员配合,深入摸排小区车辆情况,形成初步改造方案,再由社区链接资源,确保工程质量。改造完成后,社区、居民代表、施工方、监理方、第三方对车库进行“五方验收”,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让居民对邻里长的工作成果竖起了大拇指。
▲居民链接资源安装燃气圈存机
在邻里格长的带动下,居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也在不断提升。福星苑小区居民高师傅主动向工作单位江南燃气公司申请圈存机,让街坊们圈存燃气少跑路;规划部门退休的张工程师,通过一张手绘停车规划图,破解了停车难题…… “有事找邻里长”“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着办”也逐渐成为许多居民的共识。
▲社区能人、优秀邻里长表彰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积极性高,志愿服务能力强,怎样将这些力量有效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又成了一个问题。社区双管齐下,一边以网格员和邻里长前期摸排、个人自荐以及邻里推荐的方式,召集了一批有热情、有能力、有担当、有号召力的社区能人,另一边,根据问卷调查、谈心聊天和组织座谈收集居民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群众实际需求和能人专长,打造了特色服务团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为民服务。
▲青少年活动
▲团队成员发挥专长开展升学政策讲解
“一老一小”志愿服务队,聚焦邻里互助。暑期实践、升学择校、空巢老人等问题牵挂着家家户户,也在调研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社区将能人中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全职妈妈以及有教育专长职业人员组建成“一老一小”志愿服务队,做好“为小”和“为老”的志愿服务。2021年起,服务队就与中山路消防救援站、新起点社工站、爱心天使社工站联合,每年暑期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丰富的夏令营活动,三年来,保望堤社区“童心”系列暑期活动开展了军训、科普课堂、非遗手工制作、“四史”教育等青少年活动18次,参与人次1000人。升学期间,因家长普遍关注的择校问题,在教育系统的工作多年的团队成员李海强根据自身所长,为辖区的学生家长开展座谈会解惑,为升学择校提供指导帮助,获得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医心一意”团队服务辖区老人
▲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检查
今年8月初的一天晚间,新都小区居民王大爷因心情不佳多喝了酒躺倒在家中地板上,多亏了杜阿姨紧急联系,网格员及时赶到,“警报”这才解除。第二天,杜阿姨仍不放心,与志愿团队成员为王大爷开导思想,拉着他参加一些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的活动。一次“急救”乌龙事件,给服务队敲响了警钟,考虑到特殊群体各异的状态,团队成员的服务更为细致,不仅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还会倾听诉求,关注所需、所想。服务队成员协同邻里长对重点联系户每周上门走访或微信、电话联系不少于1次,其他联系户每季度不少于1次,对辖区老幼孕残等特殊人群和重点人群实施分级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今年武汉夏季高温天气较长,立秋前后阵雨多发,湿热的气候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为此,保望堤社区与惠民医疗联盟“医心一意”团队制订义诊方案,以“高频+机动”的方式开展“扫热”行动,义诊医生上门服务,为辖区内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送去专属“清凉”,为他们提供切实的服务和帮助。
▲民警律师进工地开展反诈宣传
▲商户志愿服务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平安守望志愿服务队,架起“两邻”桥梁。针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电信诈骗,为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群众防范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诈骗案件发生,提高居民依法维权能力。保望堤社区法律援助律师、社区民警安保以及辖区商户联动组建了平安守望志愿服务队。团队成员之一的李如康律师用生动的实例、详实的材料讲解常见的诈骗套路,结合法律条文“以案释法”,提醒居民加强防范意识,并提供了具体的反诈防范措施及止损途径,帮助辖区居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与此同时,保望堤社区结合平安合伙人工作,根据辖区实际需求和问题,发动平安合伙志愿服务队力量,紧抓商铺、小区两大核心,扩大社区治理“朋友圈”,携手消防中队、城管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在2022年组建了“商户消防志愿小分队”,为平安守望志愿服务队增添力量。
友爱家园志愿服务队,营造宜居环境。由于社区目前处于大改造的过渡期,拆迁与在建小区同时存在,维护良好的居住环境的需求突出,社区能人中具有规划职业背景的成员组建了友爱家园服务队,在日常清洁和环境维护的基础服务上,对小区的“微改造”出谋划策,守护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因城市规划拆迁成为半开放式小区的康华园,长期受外来车辆乱停放所困扰,8月中旬,服务队成员张工程师根据居民意见和现场实际情况,为小区停车场改造设计了规划图,经社区党委链接辖区在建小区单位环振亚建筑工程公司按图施工,解决了停车难题。2023年年初,从安全管理着手,由邻里长牵头,网格员和团队成员全程参与,通过深入摸排小区车辆情况,听取居民改建意见,链接相关资源,福星苑小区地下车库的闲置部分也成功进行了微改造。这些“微改造”的成功实施,极大鼓舞了服务队的成员,提升了他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大大增强。
除了依托志愿服务队进行了小区“微改造”,近年来,保望堤社区还针对居民共性需求,先后策划并实施了针对行动不便居民“剪爱”上门理发项目、针对辖区困难家庭子女的周末“爱心助教”项目……其中最受居民好评的便是“惠民医疗联盟”项目。
▲医疗联盟成立仪式
2021年保望堤社区充分发挥辖区居住的医护人员多、下沉单位医疗资源强的优势,通过“自身筹备+对外链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成立“惠民医疗联盟”,旨在实现群众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的功能。成立初期,作为成员单位的紫阳街卫生服务中心就联合“一老一小”志愿服务队,针对辖区特殊病残独居空巢老人开展“医心一意”结对入户帮扶活动,定期为老人上门巡诊。2023年1月12日,保望堤社区党委依托社区“聚爱乐邻”平台,通过“五民议事法”议事工作机制和下沉单位的联席会,提升居民、下沉力量对联盟的参与度,并先后与下沉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武昌区红十字会、武昌区社保处、武昌区卫生计生执法大队及辖区“两新”单位裕大华医院等7家单位正式签署了医疗联盟共建协议,对“惠民医疗联盟”进行提档升级。
▲惠民医疗联盟“天使在身边”团队讲解急救知识
“联盟”单位越来越多,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辖区新就业群体、中小型企业单位等都成为其服务对象。4月,“联盟”走进武汉长江天地项目工地开展健康体检和自我保健知识讲座活动,9月,紫阳街保望堤社区“惠民医疗联盟”与信达新外滩房地产项目部联合举办了“流动健康充电宝”活动,邀请辖区工地、快递、外卖、网约车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参与心肺复苏和AED急救培训,提高新就业群体健康意识,增强其对社区的归属感。截至9月底,医疗联盟共进驻医疗单位、民营医院6家,相关行政单位3家,医疗志愿者200余人,开展医疗宣教活动十余次,累计服务居民1000余人次。2023年,保望堤社区《打造惠民医疗联盟,缔造幸福健康社区》项目入选了武昌区第十次公益创投大赛。“惠民医疗联盟”正在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希望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医疗服务,引导居民养成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下一步,保望堤社区将继续践行“五共”理念,听民声、强民生、暖民心,聚焦点滴小事,提升居民幸福感,共同探索缔造美好健康生活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