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社区搬走办公桌,原因公开……

2023-10-17 10:55   大成武昌  

汉阳区七里一村社区把办公桌搬进小区居民下个楼就能办成82项民生类“高频事”

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居民休闲之所

11日9时40分,79岁的杨斌辉走进汉阳区琴断口街道七里一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着宽敞大厅里的沙发和图书角,她停下脚步。正在政务服务岗值班的社区委员李文静上前一步,将老人扶到沙发上坐定。

杨斌辉老人是来咨询低保办理事宜的。眼前的党群服务中心与她2020年底见到的情景大不一样,“那个时候,这个大厅里摆满了桌子”。

正如老人所说,这个之前摆放着10张办公桌的大厅,如今仅靠墙边保留了3个必设的办事工位:党务服务岗、政务服务岗以及1个应急值班岗。余下的空间成了居民的休闲之所。

为老人介绍了办理低保的相关手续后,李文静告诉她:“网格长现在都在小区上班,以后您要咨询、办事,直接去小区的‘红色驿站’,可以少跑点路。”

二印小区红色驿站里,网格长陈婧(左)在和居民聊天。记者史伟 摄办公桌和电脑搬进小区“红色驿站”

距七里一村社区近700米的二印小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六成。

从社区搬出的两张办公桌摆放在小区物业办公室的“红色驿站”。网格长陈婧正在接待前来办事的居民,她的办公桌上公示着82项可在驿站办理的民生事项清单。

“二印小区要办事的居民基本都会来驿站,我们每天都要帮居民办十几件事。”陈婧说着翻开网格记录本,当天的办理情况写满了一页纸。

网格长陈婧走出红色驿站,准备到居民家中走访。 记者史伟 摄

七里一村社区党委书记李娜介绍,2021年4月,汉阳区在全市率先将37项民生类“高频事”办理下放到街道,此举受到居民欢迎。2022年10月,为进一步方便“高龄人”在家门口办理“高频事”,七里一村社区把办公桌和电脑搬进二印小区,5名网格长随之进驻小区,“由‘坐等服务居民’变为‘上门服务居民’”。

“以前到社区办事要走十几分钟路,现在下个楼就把事办了。”来“红色驿站”办事的居民余辉说,2013年起,他每个季度都要去社区为老母亲办理高龄津贴审核,“在家门口办事,方便多了”。

汉阳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乐晓华介绍,二印小区可办事项已基本覆盖居民生活里的“高频事”,“把社区办公桌搬进小区的做法,已在汉阳区31个社区推行”。

离群众更近一点

办公桌放在哪,这里面有讲究。汉阳七里一村社区把办公桌搬到了小区里去,群众办事只需要下个楼,少走十几分钟路;社区原来的办公区域变成了群众休闲场所。办公桌搬一搬,好处多得很哩!

一张小小的办公桌,从区里搬到街道,再从社区搬到小区,离“管事”的越来越远,离“办事”的却越来越近。以前,是群众找我办事;现在,是我找群众办事。办公桌的空间之变,带来群众方便,也带来了观念之变、作风之变。

搬掉办公桌不是“搬掉”事情,是把办公桌和办公桌边的人,搬到了离群众更近的地方。和群众的“物理距离”近了,心理距离也就近了,感情慢慢加深了,看问题、办事情的眼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新的“到群众中去”,在工作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小区是城市最基本单元,新形势下城市群众工作怎么做,搬掉办公桌就是一种办法。

由此想到,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办公桌”可以搬得离群众更近一点。七里一村社区的例子表明,这些“办公桌”不仅应当搬,也是搬得掉的。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