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丨坚持三“力”并进,奏响共同缔造“幸福曲”

2023-09-13 09:38   大成武昌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武昌区珞珈山街道水生村社区地处东湖之滨,与武汉大学相邻,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两个中央驻汉单位型家属小区。总面积为0.0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80人。共同缔造工作开展以来,水生村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多元主体治理效能,奏响共同缔造“幸福曲”,让居民住得安心、舒心、暖心。




锻造治理“主心骨”

水生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完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增强社区调配资源服务群众能力,推动实现责任共担、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实事共办。社区有14个楼栋,以小区为单位,划分为2个治理单元并成立小区综合党委。依托1个实体型党支部、4个功能型党支部,发动楼栋长、邻里长等共治力量,建起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绘就治理“同心圆”

凝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群体,发动中科院水生所、下沉单位、共建单位的骨干力量,定期商议辖区内涉及共同利益和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共谋对策,共享资源,打通各方力量之间的“壁垒”,把党组织和党员、居民群众深度连接起来,打造民心向党新家园。





规划“科普之旅”路线

充分整合辖区资源,依托单位水生标本博物馆、白鱀豚馆、科学家事迹展陈馆、社区科普长廊、社区科普实践馆等,规划出社区“科普之旅”路线,引导社区青少年担当科普路线导览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提升本领、服务社会,成为社区小小“当家人”。

打造“水之翼”汇智厅

让群众自己“议事、主事、说事”,开展“珈”长里短议事会10余次,将议事地点延伸到小花园、科普广场和楼栋等社区边边角角,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共商共议,群策群力解决小区流浪狗领养收容、飞线充电、平改坡改造、房屋漏水等多项治理难题,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壮大治理“服务队”

为了充分发挥辖区内党员志愿者、社工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等群体作用,组建水生青年科普宣传、水生为老、小红帽安全守护、小木屋艺术团等15支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活动15场,覆盖居民群众1536人次,广泛开展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助、互助志愿服务,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培育“珞珈小主播”

链接中科院、武大等专业机构和周边东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策划水生特色的主题宣传内容,吸纳水生所12名院士专家“破圈”入驻,开展直播讲解,截至目前,已进行云上直播4次,直播当天点赞量千余条。同步招募社区青少年,开展“小小直播员成长营”项目,逐步打造在全区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珞珈小主播”品牌。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