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水域风华社区成立于2009年,由三个全封闭小区和一个城市广场组成;现有居民7703户,人口19333 人。水域风华社区充分发挥居民公约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引导全社区树立良好家风,弘扬公序良俗,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水域风华社区居民公约的发展历经首创、更新、升级,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程序,都体现了居民自治的契约化精神,也体现了法治规范化的特征。
社区坚持“小区的事情由小区业主充分参与”的原则,结合小区业主职业覆盖面比较广,人才比较多的特点,发动业主广泛参与小区停车管理公约拟定工作,同时利用小区业主集中度比较高的QQ群和微信群,对公约拟定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社区充分运用居民公约条款的内容,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将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力化解了诸多矛盾。
在修订居民公约前,小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人行通道、消防通道被侵占,加上行车道路狭窄,导流标志不清晰,经常造成交通拥堵。业主对此颇有意见。公约出台后,业主自发成立了水域天际行车改造项目工作小组,分时段对小区车位数和行车状况跟踪摸底调查,分析小区行车停车难的原因。行车改造小组和物业、业委会一起重新明确停车范围、通行规则、收费标准、禁止行为、将一些容易堵车的路段规划为“单行”小环线、与有车的业主签订一户一卡停车协议等。为方便居民了解更改后的行车路线,居民自发绘制通俗易懂的行车路线图,由物业在各出入口放大张贴,志愿者在小区重要行车路线引导和规劝不合规行为。优化行车路线后小区新增停车50余辆,小区停车管理矛盾有效缓解,行车环境得到居民的交口称赞。
▲ “全职妈妈互助成长公社”之插花活动
▲ “全职妈妈互助成长公社”之优雅女性气质培养课堂
在居民公约的实践过程中,社区秉持“睦邻互助”核心理念,将公约拟定的过程和服务创新相结合,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推进“邻里和睦”公约。随着三孩政策的开放,年轻的“全职妈妈”们越来越多。根据居民公约的相关核心要义,社区为全职妈妈搭建情绪疏导、形象提升、社会适应“加油站”,主动协助他们成立“全职妈妈互助成长公社”,帮助她们以社区共享空间为载体,积极链接社会资源,逐步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社区化家庭养育互助支持系统。从一开始的读书分享会、育儿经验讲座到现在的义卖义诊、变废为宝、旗袍秀等活动,全职妈妈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组织活动。
▲ “老年漂”之端午包粽子
▲ “老年漂”之元宵节剪窗花
社区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漂”,他们多是为了照顾子女或幼年孙辈,来到子女所在城市生活的外来老年群体。很多因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等原因而无法融入当地生活。社区根据居民公约中的“邻里和睦”篇,制定“老年漂:城市融入计划”,将老人以地域进行分组,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风味、人文等主题的趣味竞技活动,并通过结对交友等方式扩大老人社会交际网络。发动青年志愿者们为老年人提供电子产品使用、隔代教育、家庭关系、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从而营造关爱外来人员、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
在推进“平安创建”公约中,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阵地,开展“头脑风暴”“共商议事会”“红色议事会”,居民公约在议事协商过程中不断完善。同时,社区立足居民中青年志愿者较多的特点,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为了持续志愿者的参与热情,社区联合街道乐益商店推行“积分兑换 党员先行”,鼓励社会企业通过爱心行动为志愿者提供奖励,实现公益双向“循环”。
▲ UP!青春力量微跑活动
▲ 重走长征路
“青春力量”党员服务队,“星火”志愿者服务队在居民公约推进过程中不断壮大,从最初的十人小队成长为百人志愿者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争当疫情排查先锋队、防控知识宣传员,疫情防控督导员,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在社区常态化治理中,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为居民提供有新意、有深度、有价值的活动,例如“青春力量志愿微跑”“重走长征路”“传承非遗”等。居民公约的实施,不仅有效整合了社区共治资源,更是推动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