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按照小程序操作指引拍摄事故现场的照片,然后将机动车挪到路边安全地点,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在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交通大队在线事故违法处理中心,当值民警正在通过“线上出警”的方式,与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当事人视频连线,进行快速处理、车辆撤离、事故认定,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事故处理服务。
这个“线上出警”快速处置交通事故的智慧场景,是武昌区以信息化举措提升行政执法效率的鲜活范例,也是武昌区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基层交管治理水平向纵深推进的有力举措。
▲武昌区交通大队在线事故违法处理中心
01 运用“互联网+”思维 事故处理更便捷
武昌区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是全市车流量密集的区域之一。武昌区交通大队接警量排名武汉市各城区交通大队前三,今年以来共接122警情7万多起,其中事故类警情4万多起。
为做好交通事故处置工作,武昌区交通大队经过分析研判,发现90%的交通事故为一般轻微车损交通事故。但由于处置方式单一,引导条件不足,支撑力度不够,往往导致当事人长时间守在原地等待出警或民警到达现场后无法快速认定事故责任,出现道路拥堵和增加扣车调查环节。
如何破解此类难题,快速拆除事故现场,将轻微车损事故纠纷矛盾化解在路面?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交警执法效能提档升级?
武昌区交通大队通过强化在线事故处理环节,以“互联网+”思维,依托大数据技术支撑,运用远程事故处理视频支撑技术,推出全新数字化警务工作模式,打造出事故处理“掌上”办结的智慧场景。
譬如,一线民警到达现场后无法根据事故形态判定事故责任的,可由后台经验丰富的事故处理民警通过电脑端可视化执法视频调度平台,在线调取事故视频,并推送到有需求的民、辅警移动终端,方便现场处置警员掌握事故发生过程。同时,后台民警与事故当事人通过建立远程视频连接,获取真实、完整的现场证据,以在线沟通方式,听取当事人陈述,结合事故现场图片和视频,综合分析判断,指明违法行为,进行事故认定。
这种“线上出警”快速处置交通事故的方式,不仅拓展了群众事故处理渠道,还进一步节约优化了警力资源,并且改变了事故处置思路。由原来的遇到纠纷就扣车,转变为交管部门主导,建立视频连线,主动引导当事人做好安全防护、展示事故现场、指导事故取证,让事故处理更加便捷高效,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事故处理“掌上”办结,矛盾纠纷“指尖”化解。
02 用好数字支撑力 让群众出行更顺畅
为了保障交通道路顺畅,守护群众出行安全,武昌区交通大队从市民出行感受和快速处置的需求出发,想办法提升警保联动和事故快处工作效率。
“我们可以在车流高峰期,对重点路段车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武昌区交通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发现道路存在拥堵情况,就可以及时查看堵车是否因交通事故引起。不能等到事故发生后,接到报警才处置,要抢在事故报警前,早发现、早引导、早撤离。
交通事故早发现的秘诀,在于背后的大数据支撑。依托武昌区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武昌区视频共享平台”,汇聚了公安、教育、民政、市场监管局以及火车站、客运站等32家政府单位和社会单位的视频2.3万路,由此实现武昌区交通道路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这些信息化手段成为“线上出警”快速处置交通事故的数字支撑力。
一旦通过后台视频巡查发现轻微车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主动通过电话进行线上引导,第一时间向报警人手机发送引导短信,提示驾驶员根据短信链接进入武昌交警微信线上快处小程序,完成信息采集。通过关联驾驶员手机自带导航程序,实现目的地车行引导,直接将事故当事人引导至就近民警值守点位,减少群众等待和民警出警时间,实现“小事故、快处理”。目前,武昌区平均一起事故仅用时8-12分钟即可处理完毕,较以往缩减50%,大大提高事故现场处置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造堵现象,极大提升了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效能。
此外,武昌区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社会共治方法,在基层交通管理工作中,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共同推进公安交管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譬如,针对小区及周边背街小巷违停乱象问题,武昌区交通大队积极发动临街单位、企业学校、停车收费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路面停车管理。开发上线了武昌版停车共治小程序,建立了“停车共治员举报违停信息—平台将违停信息推送至路面民辅警并同步向车主推送挪车短信—民辅警到现场对未驶离车辆进行处罚”的工作流程。
今年以来,武昌区已发动240余名社会人员参与停车共治,共举报违停信息10949条,其中有9920条信息驾驶员在接到短信后在第一时间驾车驶离,快速挪车率达到90.6%,另有1029起未驶离被交通民警贴单处罚,管理有效率达到100%,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双赢”。
让事故处理更高效,让群众出行更顺畅。武昌区交通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线上出警”“停车共治”等模式是武昌区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小而美智慧场景的生动体现,有效防范事故现场撤离不及时和违停乱象引发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持续为广大群众营造出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