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建筑设计院的“武昌印记” | 用智慧和激情铸就城市丰碑

2023-06-16 15:27   大成武昌  

翻开中南建筑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史册

你会发现

从20世纪50年代起

荆楚有影响的建筑

几乎都出自中南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之手

50年代的武汉锅炉厂

武汉重型机床厂

60年代的武昌火车站

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

70年代的二七革命纪念馆

80年代的黄鹤楼

洪山体育馆

90年代的东湖磨山楚城

武汉天河机场

无不成为响当当的“招牌”

勾起湖北人的集体记忆

这些地标性的建筑

不少位于人杰地灵的武昌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中南建筑设计院的“武昌印记”

看看设计师们如何用匠心和巧手

点缀了武昌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图景

重温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熟悉建筑

(图片来源:武昌区摄影家协会)

20世纪80年代

中南建筑设计院承担起

重建黄鹤楼的设计重任

设计团队以破釜沉舟的担当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

让黄鹤楼得以

以“四望如一 层层飞檐”的

古朴雄健之姿重立江城

那12万块的琉璃瓦

浸染了这座城市的荣光

辉映着天空金色的霞光

也倒映着那流淌了千百年的长江水

古人在这里留下了绝世金句

都嵌入了这里的一砖一瓦中

在湖北大地上诞生的荆楚文化

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包含的“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

“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

“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

“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在这座博物馆里都能体现

 楚国“层台累榭”

编钟馆余音袅袅

中南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们

将荆楚文化的历史底蕴和魅力

藏在这叠落的“品”字布局中

博物馆承载的不仅是历史宝藏

还有独特的建筑匠心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武汉大学前身是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创办的自强学堂

百余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

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

培育了“自强、弘毅、

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绿色的琉璃瓦、腾飞的屋檐

在绿树环绕、樱花点缀的环境中

中南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

将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底蕴高度融合

这些建筑

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

(图片来源:武昌区摄影家协会)

起义门

作为辛亥革命的见证者

是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

民国以前称“中和门”

1912年鄂军都督府将其改名为“起义门”

并被誉为武昌起义的起点

解放时起义门损坏严重

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

起义门城楼在原址复建

城门楼上的“起义门”三个镏金大字

为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

1911年10月10日

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旗帜下

湖北革命党人打响了

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

伴随着这声枪响

民主共和的旗帜插在了中国大地上

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

武昌红楼更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红砖砌墙、红瓦覆顶

这是一栋名副其实的“红”楼

中南建筑设计院将

“铁血精神”重新赋予这栋楼

用于铭记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汉街”依“楚河”河岸而生

在高楼大厦的背景下

楚地建筑形成了沿河一条街

来自中南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们

用建筑语言诠释中华文化

重现梦里水乡美景

打造出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青砖小道、乌漆大门、雕花门楣等

民国风格建筑

伴着楚河的潺潺流水

置身其中仿佛时光穿越

武汉人“逛吃逛吃逛吃”的“小火车”

都曾到过这里

(图片来源:武昌区摄影家协会)

漫步昙华林

让人容易混淆时光

这条长约1200米的街区

集聚了自然、古城、宗教、

建筑、教育、卫生等多元文化

剥开文艺的外壳

昙华林既是一部活的百年近代史教科书

又是可寻访的时空长廊

来自中南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们

融合悠久历史韵味与现代生活气息

为昙华林重整“妆容”

古城蝶变焕新生

百年来历经风雨所留下的城市印记

得以保存和延续

洪山体育馆

于1986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自投入使用以来

一直以来是我省举办

重大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的主要场所

在不少武汉人的心中

它就是武汉的“红磡体育馆”

2020年

中南建筑设计院临危受命

将洪山体育馆改造为武昌方舱医院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他们始终坚守着建筑师的使命与责任

创新创意、至诚至精

用中国速度打造

为生命护航的“诺亚方舟”

湖北科教大厦

外形酷似“双子楼”

中间通过一条长廊连接

整体设计庄严大气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大厦在武汉军运会召开前

将外墙进行了装饰维修

重整“妆容”后焕然一新

经历时空变幻、斗转星移

它依旧岿然不动

矗立于洪山广场边

伴着脚下车水马龙

漫看天边云卷云舒

见证武昌日新月异

同样位于洪山广场的中国电信大楼

见证着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革命

从“大哥大”

向“万物互联”的演进

通信行业的发展

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

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

我国从1G时代的挨打落后

2G时代的蹒跚学步

3G时代寻求突破发展

4G时代与世界比肩同行

到5G全球领先

中国通信技术拥有

令世界侧目的飞跃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洪山广场旁还有一座“擎天巨椅”

建筑风格简约、线条清晰

211.8米的主楼、90多米高的副楼

与空中连廊相结合

打造出巨型大门造型

借以展示武汉人民接纳八方的热情好客

巨门之内气势恢宏的开放式公共空间

被誉为武汉首个“城市大客厅”

与武汉最大的中心绿地洪山广场隔街相望

展现了现代都市超高层综合性建筑的风范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中南商业大楼于1985年开业

是改革开放后

武汉新建的第一所百货大楼

开业当天商场就接待了30万顾客

日销售额达近百万元

创下当时武汉零售商场最高纪录

将中南路变为了

90年代前后武昌区最繁华的街道

 2013年中南商业大楼斥资近亿元

进行全面改造扩建

与中商广场购物中心二合一

建成如今的中商广场

成为中南路区域内的标杆性商业存在

(图片来源:武昌区摄影家协会)

洪山礼堂始建于1954年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东湖西畔

风雨历程近70载

曾多次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以及外国国家元首

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洪山礼堂作为湖北省

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既承载了湖北的历史足迹

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发展和腾飞

磨山的树经过不懈生长

将这座逶迤在山顶的楼阁渐渐覆盖

栖息于此的两只铜凤依旧在这高鸣

只不过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羽毛

八百多年前南宋诗人袁说友

在《游武昌东湖》中展现出

烟波浩渺、鸥鸟成群、

树木参天、渔舟唱晚的东湖美景

如今的东湖

伴随着延绵曲折的湖岸线

越发碧波万顷、青山环绕

那座被簇拥在

磨山绿树丛中的巍峨宫殿

就在磨山顶

(图片来源: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每年2月初到4月中

武汉会挑选出夕阳中

最温柔的颜色

会倒映在东湖的湖畔

为了更好地履行樱花之约

中南建筑设计院对磨山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

定下“世界一流”的首要设计目标

只为将樱花园建设成为

“武汉市民向往的梦中乐园”

“世界知名赏樱胜地”

中南建筑设计院

不仅扎根于荆楚大地

更把目光投向全国乃至世界

深圳国贸大厦

广东科学中心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改扩建)

中国动漫博物馆

援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

援刚果(金)中部非洲国家文化艺术中心

一座座雄伟的建筑

一篇篇华美的乐章

凝结着中南建筑设计院

设计师们的智慧与汗水

是凝固的艺术

是历史的见证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