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口述儿时武昌城乡愁印象(四)——武昌古城南部

2023-04-14 08:40   大成武昌  

近期,“大成武昌”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因武而昌 因变而强─武昌·1800》系列推文。从典籍、文献、档案、文物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故事,引导市民知武昌、懂武昌、爱武昌。

“典”亮光明

“籍”取力量

增强历史文化自信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武昌实践

使武昌古城不断因变而强

创造新的业绩和辉煌!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众多台湾游子对祖国家乡的思恋、强烈渴望回归大陆的愿望。

在台湾省有12条武昌街8条汉口街,遍布14 个县市。在武汉,也有不少以台湾县市命名的街道,比如台北路、苗栗路、高雄路、云林街等,附近还有一个宝岛公园。这些地名遥相呼应,印证了台湾和大陆血脉相连、永不分离。

1966年,在台湾的湖北人为联系乡亲感情,记述湖北史实,传扬荆楚文化,创办了地方性文献刊物《湖北文献》。该刊物最早由国民党元老万耀煌先生任发行人兼社长。万耀煌(1891-1977)是国民党上将,儿时在武昌求学多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1946年-1948年间担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他于1973年在台湾《湖北文献》杂志上发表文章《七十年前的武昌》,表达自己对故园的向往之心。

自隋唐时期,武昌古城建设跨过蛇山,开发南部区域。穿过蛇山“鼓楼洞”,我们去看看曾经的“武昌新城”建得怎么样了。 

# 场景一 #

蛇山

“ 

蛇山横亘武昌,自黄鹤楼至山尾,约六华里长,将整个武昌城,截为山前与山后,武昌的十个城门,七个在山前,山后只有三个。山后还有胭脂山、花园山、崇福山、凤凰山,仅有司湖一塘死水,也快干涸了,而山前则有紫阳湖、长湖、菱湖,还有不知名的湖,而无一山,这是山前山后不同之处。

# 场景二 #

黄鹤楼、警钟楼、孔明灯塔

“ 

进汉阳门右转上坡,即是黄鹤楼前孔明灯塔。上完石阶,即黄鹤楼旧址所在,原楼凡三层,八角圆形毁于光緖十八年秋,因值天气干燥,筷子街大火,有芦蓆着火,被风吹上黄鹤楼,遂遭焚毁,张之洞就原址建一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之警钟楼(编者注:警钟楼为时任湖北巡抚端方修建),底下红砖两层,钟楼则有四层,上置大钟四面。

蛇山顶另设有午炮一门,每日十一时半钟,楼头悬一球,至十二点,钟声一晌,球随声落,午炮随球而放,三镇居民,对钟对表,均以午炮为准。

# 场景三 #

鼓楼洞

▲鼓楼洞(南楼)变天桥前后对比图片(来源:首义公园•蛇山一家人)

“ 

「南楼」,俗称「鼓楼洞」,洞并不长,过往的人,并不觉此处即为截断蛇山为山前山后的唯一通道,因为两边都是大商店,也是最繁盛场所,而且洞内两旁,满是看相的买画的,且光线充足与洞外无异。

# 场景四#

长街

“ 

长街——有十里长街之说,从司门口起至望山门止,是一条极长的宽阔青石大街,两旁店铺密集,每相隔不远,便有巷道。长街是总名,实际分为几段。司门口,鼓楼前街,芝蔴岭,兰陵街,望山门正街等段,其中有几种行业的店铺较为特别:帽庄,瓜皮小帽是春秋两季每人必戴的必需品,帽庄生意以瓜皮为主;鞋靴店,鞋子有缎面、布面、厚底、薄底之分,靴子有官靴快靴之别;在芝蔴岭的生意,最多的为弹棉被店;兰陵街则为成衣庄的天下。

# 场景五 #

臬台衙门

“ 

长街西边平湖门至文昌门之间,有可记的地方,如学宫街,有文庙(孔子圣庙)红墙黄瓦,庄严巍峨。辕门外刊有「文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石碑,竖立两旁,行人必须绕泮池而行。平湖门正街,有按察使司衙门,又称臬台衙门,主管全省刑法。

# 场景六 #

两湖书院

“ 

两湖书院,后改为两湖师范,还设有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堂,我是甲辰年考入此堂肄业的。两湖书院有两个湖,一个在学堂正中,其北有两层楼大厦,正面匾额,刊「正学堂」三个大金字,由正学堂两边行进,沿湖均有走廊,木柱瓦顶直通大门。沿湖一周可二三里,湖右有两栋大厦,称为南书库北书库,所藏经、史、子、集及国内善本书籍,供学者硏读,湖左(即东边)为书斋,按天、地、玄、黄编号,每号若干房间,每人住一间做学问,每月由书院山长出题考试,按等级给予膏火资,由几两银子不等,这便是书院制度,现在改为学堂,便改建为讲堂,所有大门两旁,新建洋楼均为教室,教育方式早已改变,教育内容自与从前不同。书院制度随时代进步,也改为学堂制度了。正学堂后面有一个礼堂,供有孔夫子的神位,每月朔日(初一)监督亲临,领导学生行四叩首礼,不发一言而散。书院后门也有走廊,至附属高小雨操场而止。书院后即小师范,右为后湖,又称为菱湖。

# 场景七 #

湖广总督衙门、江夏县衙门

“ 

书院街南为文昌门正街,有江夏县衙门及模范监狱,再南即大都司巷,有镇台衙门(即提督衙门)在望山门内,亦即武昌城西南角,为湖广总督衙门,又称两湖总督,俗呼制台衙门,总督即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官场通称为张香帅,张氏督鄂多年,做的事不算少,尤其办学为全国之冠。

# 场景八 #

鼓楼洞

“ 

长街以东,为后长街、火巷、双眼井、转魏家巷、西大街、中营街、西厂口至阅马厂,再南为百寿巷。万寿宫内,道衙后有一土墩,有亭曰「梳妆台」,相传为楚王妃的故居。再南为三佛阁。其东为造币厂,铸造银元并发行当十铜币,铜币系紫铜制,采自日本。每天街上,推紫铜砖块的独轮车,不绝于途均由平湖门起卸。

# 场景九 #

王府附近

“ 

长街有劝业场在焉,位于王府口与水陆街之间,内有各货摊位,规模颇大,游人较多而购物者较少。大朝街直通至保安门正街,与长街平行,紫阳湖畔又有小朝街,武昌丁栈即在小朝街北端。水陆街在王府口之南,也有若干巨宅,大半都是现任大官或二品道员的公馆,学务公所也在此,各学堂都归学务公所管理,留学西洋的学生,每月都有安家费,由学务公所发给。

# 场景十 #

交通工具

“ 

当时一般人都是坐轿代步,故所有公馆式房屋,大门内都有两道门,有天井、有轿厅、至少备轿一乘,也多备有两乘轿的,大官和有钱的大家庭,平时都养四人或六人一班轿夫,出门时先在轿厅上轿,进门则在轿厅下轿。至一般士子和妇女,多雇用二人抬的小黑壳子轿,每一巷口都经常停有三五顶轿子,各城门外都有此种轿班,尤其汉阳门外江边一带最多。此时已有东洋车(即人力车)木制车身,车轮用铁皮,武昌大街小巷,都是用麻石条铺的道路,不甚平滑,坐在车上,好像悬空频遇颠簸,更感不舒适,所以较有地位的人,很少坐东洋车,不过东洋车很便宜,由候补街到水陆街那一段长路,抵要二十四个制钱,因此坐车的人也渐渐多了。抬轿子的生意,便慢慢差了。

走到此处,我们的武昌古城时光之旅告一段落。游子思归也当归,“回家”方可解乡愁。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