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成武昌”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因武而昌 因变而强─武昌·1800》系列推文。
从典籍、文献、档案、文物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故事,引导市民知武昌、懂武昌、爱武昌。
“典”亮光明
“籍”取力量
增强历史文化自信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武昌实践
使武昌古城不断因变而强
创造新的业绩和辉煌!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众多台湾游子对祖国家乡的思恋、强烈渴望回归大陆的愿望。在台湾省有12条武昌街8条汉口街,遍布14个县市。
在武汉,也有不少以台湾县市命名的街道。比如台北路、苗栗路、高雄路、云林街等,附近还有一个宝岛公园。这些地名印证了台湾和大陆血脉相连、永不分离的最好见证。
1966年,在台湾的湖北人为联系乡亲感情,记述湖北史实,传扬荆楚文化,创办了地方性文献刊物《湖北文献》。最早由国民党元老万耀煌先生任发行人兼社长。万耀煌(1891-1977),国民党上将,儿时在武昌求学多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1946年-1948年间担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他于1973年,在台湾《湖北文献》杂志上发表文章《七十年前的武昌》,表达自己对故园的向往之心。
古城人民的生活范围并不局限于高墙之内,已经延伸到了城外区域。
第二站,我们到城外场地上走走看看。
1
汉阳门外
“汉阳门外,北行数十步有一衙门,门额为「武昌关」三字,门内空坪,有抽风火炉一座,大块纹银,化为液体,倾入排列的模型内,便成为五十两一只的元宝,每次铸四只,然后装箱。
武昌关沿江,有一条很长的街,名为筷子街,专制竹筷子兼制竹床竹椅各样竹器用具,江边的竹排由湖南放入水内运来,供筷子街做竹器的原料。”
2
武胜门外
“武胜门外有一横街......这条街都是些老住户,也有书香世家,再西是大堤口,为渡江码头,沿江多为船户和茶馆,因通青山的旱路与水路,又有凯字营统领吴元凯营房,也通下新河毡呢厂,所以小饭馆茶馆特别多,这一带也算热闹码头,据说洪帮的朋友多集于此。”
3
大东门外
“大东门外有长春观,为著名之道观,再东为博文书院,为基督教会所办,亦为培植教徒之所,再往东行,为东岳庙内祀东岳大帝,配以十殿阎罗,森严恐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诞辰,值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倾城仕女,来此踏青游览,称为游洪山,而洪山宝通寺,又为佛敎十方丛林,有常住静修及挂单和尚二三伯人,香火鼎盛。”
“洪山宝塔,又为游人必往登临之名胜地,洪山有著名之特产——紫菜苔。再东为卓刀泉,有关帝庙在焉,更往东为东湖门,有营堡城门遗址,乃古战场,此间距大东门已二十里矣!”
4
通湘门外
“通湘门迤东三四里,有莲溪寺,地虽偏僻,风景绝佳,适于修行。”
5
望山门外
“鮎鱼套,有大桥(王惠桥)可通,同时粤汉铁路车站,亦设于此,鮎鱼套有鱼行、有炭行、有柴行,因新堤嘉鱼牌洲各地所产的鱼、柴、竹、木以及湖南的煤炭,还有汉川的芦苇,无一不是武昌市民所需,更有粮行。”
6
文昌门外
“丝麻四局,即缫丝局,制麻局,纺纱局,织布局,四局所占面积甚广,烟囱林立,面对大江,气魄雄伟,每日工人上下班,均听烟囱所发之长啸声为准,此种长啸,声极粗厉,三镇均可闻及。
江岸码头有趸船,起卸棉麻纱布等,极为便利。此是张香帅振兴实业的新政之一。”
????
下一站,我们该进到城里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