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有了“科技范儿”,他们走出实践新路子

2022-11-21 09:32   大成武昌  

垃圾分类工作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被武昌区首义路街道用“党员带动点线面 宣传覆盖老中青”的理念蹚出一条党建引领“学与做”深度融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新路子。

姜克勤,1953年出生,19岁入党,到今年党龄刚好满50年,退休前在中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工作。与“油”打了一辈子交道,老姜的眼里除了能源还是能源。

退休回家,他依旧是把能源的事挂在心头。但这一次,他的角色变了,带领家人朋友节约能源、回收资源,成了姜克勤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 千家街社区千家鑫苑小区

2021年初,姜克勤居住的千家鑫苑小区成为武昌区首义路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小区。姜克勤积攒了一辈子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有了用武之地。

姜克勤说,自己是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上更是不能含糊。

姜克勤先用“自学”带动“他学”。他向街道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员请教最新的科学分类标准,让自己的知识“时时更新”,再用宣讲和实际行动带动家人、感染朋友、影响街坊邻居。“姜老师的爱人陈婆婆是他成绩最好的学生。”首义路街道垃圾分类小组组长霍志斌半开玩笑地说。

66岁的张立军也是千家鑫苑小区里的“环保带头人”。党龄45年的他,有多年军旅生涯和长期机关工作经历。退休后,张立军把军装的绿色融进了生活里。

张立军和老伴长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倡导绿色生活理念,街坊们都夸他家是“环保之家”。在千家鑫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张立军主动担当,承担垃圾分类宣传和督导工作,带动居民们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困难和阻碍,但是我们老党员要先‘吃螃蟹’。党和国家号召我们做的事,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还要带动更多人参与。”张立军说。

在姜克勤、张立军等许多老党员的带头倡议下,千家鑫苑小区垃圾分类“党员带头 人人参与”的氛围逐步形成,而在各个单位和社区,一支踏实肯干的垃圾分类宣传督导队伍起到的作用更加不能忽视。

“我从社区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从事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工作已经三年了。”“我是做通信工程的。”“我做过商场营业员。”“我是中山路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学生。”

首义路街道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员们来自不同行业,年龄跨度半个世纪,从“60后”横跨至“10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非但没让这支队伍产生隔阂,反而不断扩大着垃圾分类宣传覆盖渗透的广度和深度。

▲张莀曦 (左二)被特聘为“垃圾分类小小督导员”

年纪最小的张莀曦今年刚刚10岁,在6月举行的垃圾分类宣传进校园活动中,由于专业知识扎实、积极性高而被街道特聘为“垃圾分类小小督导员”,义务承担在校园里普及垃圾分类常识、督促老师同学践行垃圾分类的重要职责。

▲宣传督导员楚智馨和刘琪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工作分为四个环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面对具体的垃圾分类工作流程,宣传督导员楚智馨如数家珍。54岁的她作为这支队伍里的“老大姐”,在履行日常巡查、宣传指导、督促整改等职责的过程中,工作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

▲乐天在社区体育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1987年出生的乐天原本就职于通信工程行业,出于对环保公益事业的热爱,来到街道环卫所做起了专职宣传督导员。

“我最初接触垃圾分类工作是在2019年,那时我们都知道垃圾分类是件极其有利的事,但也明白实施的过程一定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乐天说。

主动学习最新政策,实时掌握标准动态,把政策和要求带到各个单位与小区,指导分类制度、设施、宣传和人员等工作落实到位。这三年来,乐天和伙伴们对工作内容越来越熟,做好工作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在我们宣传督导的帮助下,垃圾分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各方面工作开展得也更加顺利了。”

“在不断摸索中,我们愈发清晰地理解了垃圾分类的工作方法,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辟了适合我们自己的垃圾分类路径。”街道环卫所党支部书记李杰说,以党建为引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创新科学方法共同缔造,在2020年,山水富丽华酒店创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单位,2021年,千家鑫苑小区创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 霍志斌在新设立的垃圾分类收集点安放标牌

垃圾分类小组组长霍志斌介绍,首义路街道在分类收集方面实行了“撤桶并点”,在分类运输方面探索实行“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路线并行清运。

为最大程度降低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撤桶并点”垃圾分类收集点位升级工作特别选在小区改造期间进行。

▲ 小区改造后设立的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

“90后”宣传督导员刘琪回忆,为了把“撤桶并点”工作开展好,大家把方案专程送到了社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同时组织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请党员群众共同谋划新点位的选择和设立,让新垃圾投放点位尽可能顺民心、得民意。“升级完成后,居民楼下的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定时投放点和小区门口的四类垃圾全天集中收集点基本满足了居民的各类投放需要和清运车收集需求。”

刘琪说,“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清运效率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因此负责两类垃圾并行清运的车辆都安装有北斗定位系统,司机按照固定清运路线,进入智慧环卫系统,到达点位清运完毕后方能打卡。“所有流程进度都实现了在线监控,让居民们放心,工作人员省心。”据介绍,街道还将拓展面向各单位企业的线上预约上门回收系统,提高点对点工作效率。

▲厨余垃圾清运车在点位清运

“以前我听说垃圾分类,就觉得是件麻烦事。但是街道这些红马甲把垃圾分类干得有声有色,我现在就是百分百支持!”居民葛阿姨对垃圾分类“路转粉”,靠的是今年以来首义路街道垃圾分类督导员用共同缔造理念指导宣传和实践融合创新。

▲ “分类回收进小区”活动

每月一次,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员都会到社区开展“分类回收进小区”活动,用小礼品跟居民们兑换废塑料、废玻璃等平时难分类、难回收的可回收废弃物,边兑换边宣传,让环保理念和分类标准深植百姓家。

▲蒋钦到社区居民家门口宣讲垃圾分类知识

宣传督导员蒋钦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每次都风雨无阻来参加活动的老婆婆。“那位婆婆有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垃圾分类的标准和不同资源回收的方法,就是我们来搞活动的时候讲的。她说,自己要不断学习,把这些知识教给家人和街坊。从那天开始,我就觉得我这个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还是蛮大的。”

党员带动点线面,宣传覆盖老中青,在老党员们的带头引领下,在来自于各行各业宣传督导员全力推进垃圾分类,越来越多人从知道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分类,到学习垃圾分类、实践垃圾分类,再到自觉自愿成为保护环境、分类垃圾、回收资源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据首义路街道环卫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武昌区首义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宣讲队伍已经辐射上万人。

武昌区首义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用共同缔造观念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争创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以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