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昙华林主题座谈会举行

2022-11-15 18:13   大成武昌  

为充分发挥武昌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武昌古城文化影响力,武昌古城保护发展中心举办“建设文化地标·共筑文化品牌”主题座谈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粮道街工委第一书记胡太荣,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甘世斌,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易振波,区政府副区长陈磊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区政府副区长黄丰宙主持。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武昌古城中心、粮道街道和区文创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商户代表及关注武昌古城建设的专家齐聚昙华剧场,纷纷为武昌古城地标建设和品牌打造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武昌古城走向国际化

发言人:郭晨曦

武汉郭晨曦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昙华林是文化高地,茶文化博大精深,茶作为载体呼应昙华林文化高地是完全有能力的。我们致力于研创与武昌古城、武汉、湖北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通过茶的输出,链接到丰富的资源,把昙华林的文化信号输送到世界各地,把更多有识之士聚合到昙华林。期待商户之间加强互动,异业联盟,携手助力昙华林的国际化!

如何定位和体现昙华国际的意见和建议

发言人:张展

武汉楚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昙华林在文化高度方面还有待提升,特别是昙华林要具有国际视野,如果昙华林也能像意大利的文化古城一样每年举办“世界艺术节”高层次的世界级文化活动,昙华林无疑将会具有国际影响力,希望能每年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我们机构愿意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如何做好古城文化品牌的承载与传播

发言人:于保罡

武汉山顶昙华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昙华林”文化品牌成就了我们,因为在昙华林山顶,所以我们才具备稀缺性。我们说夜晚的昙华林更美,我们说昙华林亮灯很美,我们说昙华林山顶的月亮很美,我们说昙华林的秋叶很美,越来越多的人被我们吸引到昙华林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我们的客户。

打造武昌非遗名片,构建古城人文特色

发言人:范志刚

武汉乐活一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以“湖北看武汉,武汉看武昌,武昌看昙华林”来打造属于武汉文化聚集地的文化名片,用非遗文化的高定位适合引流和宣传落地。打造武昌非遗名片,构建古城人文特色——加快促进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非遗文化高地高质量发展。

商旅如何合纵挖掘文化内核提升运营能力

发言人:肖  强

武汉蔷薇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东棠人文酒馆与昙华林特点相契合,在完美保护百年建筑的前提下,打造出适合我们这一代人的风貌。从社会生活消费升级需求出发,注入文化元素和视觉审美,打造国风特色化品牌,塑造出“东情西韵,古意时风”的当代沉浸式东方美学生活方式。让昙华林这座充满着文艺的街巷,入夜,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打造武昌古城文化IP 助力提升武昌文化品牌

发言人:石  秀

武汉良辰动画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武昌古城打造的成熟有认可度的IP,可以成为武昌永久的资源,可以为武昌和武汉市的创新发展注入全新动力良辰动画也始终不忘初心,坚持文化自信,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城市文化生活更美好。

考古匠·文博荟

发言人:黄  伟

湖北厚土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我们集合了文物修复、民俗博物馆、文创园区来打造公众考古基地,拉近公众与考古的距离,增强昙华林的文化属性。同时,也想把自身的产品更具烟火气、结合文博荟、艺术资源等等,希望跟“邻居们”一起共同打造昙华林。结合各自的智慧、也通过我们的独特性,也能给昙华林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味道。

行摄古城 • 一瞬永恒——用影像发掘古城历史底蕴,展现古城焕新之美

发言人:何海威

武昌区文联副主席、武昌区摄影家协会会长

一是发掘“古城十景”,选取人文小镇中10个有特点的地标景点,拍摄样片。

二是利用优秀的摄影作品制作有品质有特点的古城文创产品,如系列主题的明信片、台历、地图、笔记本等。

三是拍摄“武昌古城掠影”为历史存档,用图片真实的呈现武昌古城的发展与变迁,凝固感人的瞬间。

用昙华林文创驱动武昌古城建设发展的建议

发言人:余  丹

武昌区政协常委、武汉文创协会副会长

以文创大赛提升武昌古城品牌亮度

以文化活动扩大武昌古城品牌宽度

以文创产品传递武昌古城品牌温度

加快保护进度,早日全面建成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武汉文化高地

发言人:叶先培

辛亥革命纪念馆  副研究馆员

一是要继续西推进,向纵深发展。早日全面建成昙华林、得胜桥历史文化街区,水深了才好养鱼,林子大了才能聚鸟。

二是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工夫,深化管理,提升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三是要聚气,聚文化之气,聚文艺之气,需要文化艺术界大师级的领军人物,在昙华林建立工作室,发挥聚集效应,建设文化高地。

我在历史现场

发言人:张新强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

每一栋历史建筑就是一个历史博物馆,以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出,让历史建筑说话。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层次人群开发相关历史文化产品。

恢复武汉市第十四中学老校名—湖北省第一中学,将学校建设成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最靓丽的名片,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

商户代表和相关专家畅所欲言后,甘世斌强调一是昙华林的建设和环境营造包括整体的推介,一定是以政府为主;二是整个园区要有产业的规划和政策的引导,房租归房租,补贴归补贴,收支两条线。三是鼓励大家走市场化的商业路线。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有进有出。四是进入昙华林的市场主体需有准入机制,甚至是要进行考核和淘汰。形成考核评价机制,这样才能像活水一样,保证昙华林的生机和活力。这都需要每个企业家的参与,我们区委区政府、街道、部门都不遗余力做这些事。这是我的感想,我相信区委区政府持续打造昙华林的态度不会变,我们可以想象和憧憬昙华林明天会越来越好,希望大家可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更大的支持,共同参与。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