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湖北省首批“老年宜居社区”、湖北省平安社区、武汉市“示范基层党组织”……
在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王学丽名书记工作室,一项项关于社区的荣誉奖章赫然醒目。这个建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商业小区,通过让群众唱主角,连民心、聚民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丰富居民生活
东亭社区居住了近一万五千户居民,其中有一大半都是老年人。如何让老人们感到精神上的富足?2014年,在东亭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的推动下,创办了武昌区教育学院水果湖街分校。1000平米的社区公共空间,变身居民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老年人在这里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该分校从最初的10多个班,发展到现在50多个班2700余名学员,古筝、书法、朗诵、电脑等29个特色学科深深吸引了社区老人的兴趣,也常有不少外地的老人慕名而来。
“学校给每一位老年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促使他们从文化的受惠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王学丽介绍,学院的班长是社区的楼栋长,他们对于社区症结、治理难题等都十分了解。依托于班长作用发挥,水果湖街分校探索出了“班长议事会”居民自治模式。2016年以来,每月都组织召开“班长议事会”,集中议题是居民所关心的堵心事,如:矛盾化解、环境整治、电梯安装等系列问题。在“班长议事会”的推动下,社区教育与基层治理融为一体,居民关切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寒暑假期间,学员们也都没有闲着,依然心系社区,微信群里的消息频繁闪动着,积极为老旧小区建设出谋划策。
“七宝巡逻队” 守望幸福家园
东亭社区“七宝巡逻队”成立于2016年5月,最初是以7个老年人为一组的社区治理团队,退休的老党员、门栋长等骨干是核心成员。每天早上九点,身着统一志愿服的他们便会准时出现在社区的各个楼栋及角落进行巡逻,见事管事。若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没做好,他们也一样监督。
64岁的老党员黄蕙兰作为这支巡逻队的队长,带领着志愿队伍坚守社区。电线上晒衣服、“牛皮癣”广告、遛狗不牵绳、留意陌生面孔、随地乱倒垃圾……只要是社区的事儿,不论大小,“七宝巡逻队”都管,带头管。
一次巡逻过程中,“七宝巡逻队”发现清洁工人刚刷干净的墙面上张贴了不少租房小广告,尤为“刺眼”。要想此类事件不发生,必须得做通贴广告者的思想工作。于是,“七宝巡逻队”的队员拔通了租房广告单上的房东的电话,主动上门与房东耐心的讲解社区内不可随意张贴小广告,又热心帮房东联系租房渠道,还与其一同及时铲除了墙面上的“牛皮癣”。
社区里的老人遗失了助听器,巡逻队立即出动,满小区的找;街坊邻居有矛盾,巡逻队就是“调和剂”,热心帮忙、调解纠纷……就这样,“七宝巡逻队”用心感染着社区里每一个人,名号一打响,一下子就有100多人踊跃报名,至今已壮大到400多人。他们凝聚居民、引导居民,推动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共建共治共享成为了新常态。
“小公约”推动“大共治”
东亭社区内有着一块300平米的空地,以前是休闲场,大家伙儿喜欢在这里聊天、纳凉。去年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后,休闲场提档升级为“乐龄运动场”,增设了乒乓球台,规划了羽毛球场、老年健身及儿童乐园等区域。
新场地带来新变化,随之而来的也伴有“新问题”。社区有个专门的运动场,居民很欢喜,但场地改建后,来运动的人多了,运动场周边楼栋的居民反映“每天很早就被打球声吵醒了”,纷纷提出希望能够协调处理。
王学丽表示,搜集居民的诉求后,社区立即在水果湖街分校的“班长议事会”上将此作为重要议题开展议事协商,邀请居民代表共同参加,商讨解决办法。
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运动噪声”问题,经多方议事协商,一致讨论通过了《乐龄运动场使用管理制度》,场地由原来的全天候开放式服务,调整开放时间为早上7:30至晚上9:00,居民在场所活动时自觉遵守公约。志愿者程维雄的家紧临运动场,他被居民力荐为该运动场的管理员,每日负责对运动场按时开门和锁门,推动社区运动场有序运行,获得了居民认可。
停车难问题也曾深深困扰着东亭社区居民。社区起初没有设计停车场,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多次召开议事会,做通群众工作,拆除破旧围墙、院墙等方式,目前共设置了400余个停车位,将社区700余户车主的信息录入了内部车辆管理系统,对外来车辆临时停车明确收费标准。同时,制定了《院落行车公约》,有效缓解停车位紧张的压力。
此外,通过群众参与、决策共谋,该社区还出台了《院落管理公约》、《养犬公约》、《环保公约》、《文明晾晒公约》等十余个管理规定,加强对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结果的管理。
东亭社区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创新探索出“1314”工作模式,建立了首个武汉微邻里网上群众工作部,坚持“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唱响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大合唱”,切实推动“共同缔造”不断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