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部署要求,武昌区首义路街道党工委以“忆初心、筑同心、促中心、聚人心、暖民心”的“五心”工作法构建“首相联 义家亲”美好生活共同体。
01
党建引领忆初心
坚持党建引领,把党旗插在社区治理一线,广泛凝聚共识,培育为民情怀。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创新理论、先锋引路和首义故事,今年街道、社区创意主题党日、“周周讲”、“首雁领航”等宣讲活动开展百余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在学习教育中悟初心,为做好基层治理“必答题”领好航、把好舵。
▲ 武昌周周讲首义路街道子讲堂暨“首雁领航”活动第一期
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包街区领导带头下基层入社区,街道领导班子坚持“一线工作法”,持续开展民情社情企情走访调研,在基层声音中守初心。街道机关党员干部迅速行动,直管党员、居住地报到党员积极响应,辖区单位和下沉单位党组织广泛发动。紧盯“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目标,锻造“首相联 义家亲”美好生活共同体的坚实队伍。
截至目前,首义路街道领导班子及机关干部走访社区、企业100余次,领办问题清单35项,完成19项。省市区下沉党组织、社区大党委成员等走访社区40余次,收集问题15项,解决问题13项,在真抓实干中践初心。
02
整合资源筑同心
为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街道创新整合辖区内“大院大所”的优质资源,推动资源、服务、平台“打包”下沉。通过共筑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共寻单位型社区社会化转型治理新路径、共创民主党派机关与街道共驻共建新模式、共办“同心”主题文体活动等,延伸基层治理“半径”,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提档升级,同绘首义“幸福圈”。
画好“同心圆”。今年以来,面对辖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存在差异的现实问题,街道党工委在广泛收集居民“需求清单”基础上,积极与大工委成员单位省民主党派机关党总支开展协商对接,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以“同心首相联 同德义家亲”活动为载体,以“五心”工作法为抓手,建立起省民主党派机关与“家门口”街道社区“双向服务”工作体系。八个民主党派省委会分别对接八个社区,与包点街领导和科室一起深入社区开展共商共议,坚持需求导向,确定为期一年的共建项目,成立了8支各具特色的为民服务团队,常态化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帮助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助推基层治理创新,打造“一社区一品牌”。
办好“民生事”。针对江零社区居民看专家难的问题,5月底,共建项目之一“九三学社湖北省名医工作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居民如愿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专家坐诊服务。截至目前,活动已开展4场,受益人数达160余人。6月30日,街道集中举办签约仪式,各社区全面启动共建项目,在当天开展的民事调解、法律咨询、清洗空调、名医坐诊、书画展等服务中,有700余名居民从中受益,湖北卫视等各级主流媒体给予报道。
▲ 程真顺在“九三学社湖北省名医工作站”为居民义诊
03
共谋发展促中心
坚持以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应急和谋远相结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街道多措并举助力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传统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行业、新业态的孵化升级,汇聚推动首义发展的中心合力,积极构建“数融首义”发展新格局。
全街上下积极落实“一对一”包保机制,将“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和“零号员工陪伴成长”专项行动有机融合,从严从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落实面向企业的常态化服务,实现“四上”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一对一”包保全覆盖。
通过常态化走访服务和“上下结合办”等方式,共克一域难题,先后协调解决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办公用地、湖北优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报税难、武汉中益方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办证难、安腾国际广场医疗美容机构入驻难、“无声理发店”引流难等多个阻碍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的问题,企业对街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 街道工作人员为辖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支持
新时代发展浪潮涌动。迎向武昌区打造“五个示范引领区”的时代潮头,街道组织大工委成员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社区等先后开展“凝聚碳共识 融智首义红”、“护航企业发展”、“弘扬舰船文化 助力军民融合”等活动,共谋全域发展。以双创产业园为依托,在万金国际、安腾国际、政通壹公馆、江零社区微创空间等,街道通过“政策找人”“补贴找人”,深入走访,优化服务,推动创新就业。今年以来,新增就业人数1272人,创业带动就业409人,办理一次性创业补贴7人。街道众创空间武汉市万客极合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武汉市中小企业创业之家”荣誉称号。
▲ 街道组织大工委成员单位开展“凝聚碳共识 融智首义红”活动
04
群策群力聚人心
“群众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办”,为此,街道、社区党组织全力搭建平台,通过“下沉党员议事会”、“家长里短议事会”、“多方联动会议”等,鼓励居民“摆问题”“想法子”“用方子”。
集众智聚共识。武南村社区城市公园小区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小区业主的“心头事”。社区党委在主动与居民代表联系了解情况后,针对小区业主提出的地面和地下停车规则不合理、停车数量分布不均、临停费用收取等问题,组织物业、业委会、业主代表、下沉党员、自管党员先后召开5次“多方联动”会议,发动“大伙儿”共同支招、出招。前期因停车带来的一些“小摩擦”在一次次沟通中逐步化解,完善后的停车管理规则也在“思想碰撞”中逐步形成,待广泛征求小区业主意见完善后将予以公布。
合众力聚人心。辖区老旧小区多,硬件设施存在短板,尤其是电动车充电不便的问题十分突出。街道、社区党组织广泛发动、积极整合下沉单位、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居民骨干等力量加入社区“平安合伙人”队伍。通过“家长里短议事会”,征集群众意见,摸排需求数量,精准点位选址,着力推动实施。
目前,已有3个电动车充电车棚新建完成、11个正在推进建设。总数达千余人的社区“平安合伙人”志愿服务队,定期围绕隐患排查、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开展安全巡逻,共筑辖区安全防线,全街排查及整改各类隐患1800余处。
05
共享美好暖民心
不论是大事还是小情,街道、社区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以“主人翁”的力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着眼房前屋后“小切口”。今年以来,小区危墙问题、辖区困难家庭帮扶,楼栋便民扶手安装、小区路灯增设、健身器材需求等一批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得到快办、及时办、有效办。
感受小区面貌“新变化”。千家街社区省一保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居民反映强烈,街道、社区党组织运用“三微”、“四民”工作法,与群众多次共商,确定改造方案。根据居民意见,对原始方案中停车区域规划等22处进行了修改完善。经过与党员、居民骨干共克违建拆除、垃圾清运等阻力后,小区顺利完成楼顶防水、外墙翻新粉刷等八类改造,更舒适宜居的环境受到居民称赞。
“家”的感觉带来更多“护”的责任,在党员中心户带领下,居民成立自管组开展共治。社区党委引导居民群众与下沉单位共建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成立“门前议事厅”,助餐、助医、助洁、助老等“个性化点单”成为议事热点。
居民“点单”,街道、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等力量“接单”。今年以来,为60岁以上老人送达爱心餐3300余份;开展义诊活动32场,服务480人次;开展助洁服务79小时;为12户有需求的老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让居民共享身边点滴“好福利”。
下一步,首义路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围绕打造“首相联 义家亲”的美好生活共同体,坚持“五心”工作法,突出“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一个“准”字,持续完善“问题清单”管理。着眼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找准问题源和着力点。二是聚焦一个“共”字,持续深化“任务清单”推进。将“四民工作法”、“五共”路径贯穿于问题发现和解决的全过程。三是聚焦一个“实”字,持续提升“效果清单”质量。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作为检验成效的“试金石”,把小事办到实处,把美好送到群众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