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武昌起义的硝烟散去半年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踏上了访问湖北的行程。彼时的他,刚刚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此次访鄂,不仅是孙中山对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深情眷顾,更寄托了他巩固共和制度、建设民国的殷切盼望。今天,让我们走进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感受穿越百年的首义精神。
1912年4月10日10时,孙中山先生等人由黎元洪陪同巡视楚望台,后到前清总督府署(今武昌造船厂内)前烈士就义处凭吊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继而再到都督府(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会议厅,接受军政各界130余人的欢迎。孙中山即席作简短讲话:“民国成立,咸享幸福。推究端源,皆诸君子义同袍泽,首复武汉所致。鄙人躬逢斯盛,荣幸实多。惟破坏既终,建设伊始,顾诸君子仍须维持公益,敦促进行,恢复主权,奠定邦本,于前途有豸焉。”
鄂军都督府会议厅
鄂军都督府会议厅位于辛亥革命博物院北区主楼内,原为清湖北谘议局议事堂。武昌起义的次日,革命党人在这里商议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脱离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4月10日,孙中山先生专程访问鄂军都督府,并在这里的讲台上发表了重要演说。现在看到的场景正是按照孙中山先生当年发表演说时的情景布置的。讲台上左侧的是铁血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中革命党人使用的旗帜,其寓意是山海关内的18个以汉族人为主体的省份,联合起来、用铁血精神推翻清王朝统治,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特定历史背景。右侧悬挂的五色旗,红、黄、蓝、白、黑分别代指汉、满、蒙、回、藏,寓意五族共和,民族平等。民国成立后,将10月10日定为国庆日,十八星旗为陆军军旗,五色旗为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
在会议厅演说结束后,湖北军政各界人士在大礼堂举行欢迎会,孙中山先生在会上再就“共和”与“自由”的问题作了长篇讲话。孙中山先生讲演之后,胡汉民、汪精卫、景耀月、章士钊也有简短讲话。之后在都督府门前摄影,留下了孙中山先生与武汉各界代表、以及孙中山先生与黎元洪两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孙中山先生当时在武汉的系列讲话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他鉴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对立,尤其是资本和普通劳动者的永恒矛盾,提出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其用心和立场完全是为了中国和世界最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福祉和尊严。孙中山访汉演说中谈到把三镇分别建成政治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把武汉建成国际港口,修建长江大桥和江底隧道,以及开挖新运河等设想,都成为几年后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中的现代化蓝图,更在百年后成为现实。生生不息的湖北武汉人民,将永远从1912年春天孙中山先生的武汉之行中受到启迪和鼓舞。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当我们再一次踏访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时,我们的耳畔,仿佛又回想起孙中山先生和首义志士们振兴中华的呐喊,这也激励着我们踔砺奋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