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对”味了,粮道街这家店一碗粉,只嗦“亿”口!

2024-11-18 09:52   大成武昌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

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老街

在武汉人心里

粮道街就是一条充满历史韵味

且具有烟火气的美食街

它记录着无限乡愁与成长记忆

更是藏着太多难以割舍的美食

“寻味粮道街”

在这条千米的老街上

寻找那些隐藏着的市井美味

品尝舌尖上的汉式美味

这家店在粮道街

开了25年了

口味在与江城人民的年岁打磨中

没有了最初的清淡

多了一份香辣酸爽

覃肥叔桂林米粉店的老板是地道的广西人,1999年从老家柳州来粮道街落脚时,街道两旁还尽是大树参天、幽深静谧‌,远不是现在美食扎堆、喧闹鼎沸的阵势。

刚来武汉的时候,生意不好做,一天卖不了几碗米粉,附近的街坊就给他们提意见,“味道太清淡了,武汉人吃不惯”。找到了问题症结后,老板不断调整卤水配料和比例,调制出了既符合武汉人口味,又不失广西特色的味道。

一晃25年过去了,现在这家店由覃肥叔的女儿覃草凤经营。“生意不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地做起来的嘛,哪有什么诀窍,在武汉开一家米粉店是挺不容易的,现在熬过来了就好啦。”覃草凤说。

说起店名的变化,覃草凤说最开始就叫“桂林米粉”,后来街坊们说你们既然是广西人,应该叫“正宗桂林米粉”吧,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就叫“正宗桂林米粉”。

2018年,为了让以后的口碑更好地传播,他们注册了商标,改了店名,叫“覃肥叔桂林米粉”,想让这家店做成真正的老字号老品牌。

每天清晨,粮道街开始热闹起来,上班的街坊,上学的小孩,都慢慢聚集到这家店来,小店一下子就热火朝天。买了票,排着队,在操作间前,等待着那一碗米粉。

明亮整洁的操作间里,师傅从煮熟卷好的米粉堆里抓一团放入漏勺,沸水里迅速烫几下,手持木棍在漏勺里不停转圈,原本团状的米粉根根舒展。据老板介绍,店里的米粉都是从广西托运来的干米粉,分为细粉和粗粉两种,经过沸水烫泡后,细粉更绵软入味,粗粉更Q弹,嚼劲十足。

米粉煮熟后捞起来倒入碗中,依次加上卤水、酸豆角、炸黄豆、牛肉、葱花,还有一勺浮在卤水表层的辣椒油。店里自制的泡萝卜,熟客们都知道,这是桂林米粉不能少的绝妙配料。

卤水油汪汪的,和着米粉入口,辣劲冲得人面色潮红,额头冒出一层细汗。吃一口粉,两块肉,喝一口汤,浓郁却不油腻的口感,最大化激活味蕾,好吃到不行!

2009年以后,店门口就架起了油锅,炸起了面窝,配着汤吃,外焦内软,别有风味。2015年的时候,老板又把老家的猪蹄粉带到了武汉。猪蹄经过油炸后卤制而成,金灿灿的,无比诱人,咬一口,软而不烂,肥而不腻,满满的胶原蛋白,一经亮相就虏获了无数人的胃。      

曾经,粮道街中学的孩子,美院的师生,附近的街坊,还有慕名而来的吃货,构成了桂林米粉的主要客户群体。最火爆的年代,一到饭点,门口临时摆上桌子,排队的人延伸到马路中央,一天能卖1000多碗。

如今,美院搬到了藏龙岛,粮道街中学禁止外出午餐,店里生意多少会受到影响,但是,一提到吃米粉,还是有很多武汉伢推荐这家店,仍旧是粮道街的“扛把子”。

覃草凤说:“很多人都是从学生时期吃到结婚生子,大多数来的都是回头客。”墙上挂满了锦旗和奖状,都是覃肥叔桂林米粉店的荣耀和用心。

覃肥叔一家已经都搬到武汉来,融入这个城市当中。他们坚持精湛制作工艺,不断优化口味,稳固在武汉人心中的地位。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家店好好守下去,做成百年老店。

覃肥叔桂林米粉店的这一碗米粉里面,包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与人文情怀,记录着多少学生伢的青葱岁月,它是日常生活暖心的第一味,也是最值得认真对待的那一碗。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