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园,回来了!
不久前,一位地道武昌土著老陆陡然发现阔别多年的雅园在粮道街开门营业了,二话没说走进去点了碗牛肉面,买了个面窝。
这是时隔30多年,老陆再次吃上了久别的味道,情绪上头,眼泪巴沙,他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句话:“雅园,回到粮道街了!”
雅园,不是茶香缭绕的茶室,也不是流水潺潺、绿草茵茵的花园洋房,而是一家接地气的牛肉面馆。
“雅园牛肉面馆”名号,据现任老板陈朋立说已有百年历史,曾经在武昌,甚至在武汉都占有一席之地。
陈朋立26岁,听家里长辈讲述往事听了20多年,在他心里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百年前,陈朋立的太爷爷和一群工友在武汉码头干苦力,后来几人合伙出资在大成路开面馆,取名雅园牛肉面馆。陈朋立说:“我太爷爷是湖南人,湖南人爱吃辣,他就在武汉卖牛肉面,味道重油、偏辣。”
那个时候,雅园开在大成路靠江边的位置,就在中华大酒楼隔壁的隔壁的隔壁。
面馆里,是一张张圆形的桌子和板凳,码头上的工人、企业的老板、单位的职工都爱在这里吃,甚至会坐在一张桌子上共进早餐,边吃边聊天,“那个时候人们都很热情、淳朴,坐下来前可能是陌生人,吃着吃着就可能变成了朋友。”
面馆很任性,只有一种面,一种口味。由于味道好,当时很受欢迎。后来,面馆历经变迁,变成国营单位,来这里吃的人更多了。
“老板,多把点油!”短吃少油的年代,在雅园吃碗牛肉面别提多骄傲了。
许多赶时髦、会玩味的人,吃完牛肉面,喝完汤,嘴巴上沾的油舍不得擦掉,用手涂抹在头发上,油光水滑的,有的则是嘴巴上特意挂满油渍,兴高采烈地走出去,听到熟人说一句“哎呀,你这是吃了雅园呀!”那别提心情有多美了,脸上尽是堆不住的笑容。
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雅园关店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家里的长辈开始干起了卖面营生。
陈朋立在长辈身边耳濡目染,从小就学会了卤牛肉,在欧洲留学期间,他也是常常自力更生,后来毅然决然回国将太爷爷创立起来的“雅园牛肉面馆”再次开起来。
20岁的陈朋立,首先在汉阳夹河路开了第一家店。5年时间,他在武昌、汉阳、汉口共开了7家店。事情本应该到此告一段落,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今年春节前夕,几位好友聚在一起吃饭,席间,有人表示粮道街早点生意难做,告诉陈朋立不要来这里开店。
“我要看看粮道街究竟有多难做,赚不赚钱倒是其次,但是我一定要来试试,证明给他们看,我可以。哪怕最后确实亏了,也不后悔!”陈朋立从思考要不要在粮道街开店到签下合同拿到门面总共花了3天时间。
他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使命感,让沉没了30年之久的雅园回到了离大成路最近的地方,不图赚钱,只为争一口气,延续家族的荣耀。
武昌的老照片、新照片在墙上相互交织,定制的正正方方的实木桌子和凳子,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这种简约而又充满年代感的氛围,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美好的旧时光。
怀旧风的装修再现曾经的雅园场景,是陈朋立最坚持、最不后悔的一件事。
“装修完了,我特意把爷爷带过来看,问他像不像。他说像,尤其是两列桌子中间的挡板,简直跟以前一模一样。就是桌子不对,以前是圆桌子,不是方桌子”,陈朋立解释,以前人们单纯,喜欢与人打交道,人多坐圆桌子热闹,但是现在大家不愿意跟陌生人坐在一起,会显得拘谨,小方桌坐三个人刚刚好。
陈朋立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有想法的人。他常比喻,餐厅就像一个剧场,下单取餐操作台如同舞台,食客就是观众,能随时随地看到舞台。
“我就是搭台子的,你来了,点碗面,舒舒服服的过早,想坐多久就坐多久。人多想坐一起,自己拼桌就行,只要不打扰别人,怎么舒服怎么来”,陈朋立打心底里把食客当朋友,希望大家都能坐下来、慢下来,好好的过个早。
细节加分!每一种粉面直接摆出来,一看就懂。
尽管他才26岁,但他的松弛感和稳重让人觉得非常舒适,正如陈朋立当下的心态“不着急,慢慢来”一样,站在食客角度把事情都做好,稳扎稳打,细水长流就是赚了。
坚持品质与口碑,让食客吃到实惠,他拒绝了美团、大众等平台的活动邀请,不打榜,不刷分,直到现在,他才看到网友点评,直呼“意外”“小作文写得真长、真走心”。
百年品牌,重回老武汉人的视野里,已不仅是简单的品牌传承,更是再现过去武汉过早的文化和传统,给人们一种心灵慰藉和愉悦的就餐环境。
很多人会问老品牌交给20多岁的小伙子经营,食物的味道会不会改变。陈朋立肯定地答复:会根据人们的口味做适当的调整。
100多年前,人们生活基本物资匮乏,食物少,油水少,所以那时候的牛肉面都是红油汤底,偏重油重辣。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了,倡导健康饮食的理念,少油少辣。所以牛肉面的汤汁相比以前清淡了不少,但是味道更加鲜美。
陈朋立在武汉三镇开了8家面馆,配置了一间中央厨房,所有食材都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严格把控品质。牛肉面的浓香在空气中弥漫,每一口都能让人感受到牛肉的鲜美和面条的劲道。
“没有科技与狠活,往往高端的食物都是由简单的食材烹制而成”,陈朋立表示,牛肉汤是牛骨头按一定比例搭配鸡肉现煮现熬现焖,不放盐,不给中药材,全程至少要10小时,舀进食客碗里的牛肉汤才会出鲜香、原汁原味。
与百年前的牛肉面还有不同的是,以前牛肉面上会撒上现炸的芝麻,淋上芝麻香油,由于现在食客接受不了而取消了,但依然阻挡不了牛肉面的香气。
陈朋立很舍得给牛肉,“别人都把牛肉切得薄薄一片,一碗面里只有几片,我就切成牛肉块,一碗面里至少有10块,吃就吃好,味道和心意来吃过的人心里都有数,以后肯定还会再来。”
果然,顾客慢慢变多了,还有不少老顾客带街坊邻居来吃。武昌土著居民老陆便是其中一位。
他说:“雅园牛肉面是我当小学生时吃的第一碗牛肉面,中间不知为何消失了几十年,现在我快退休了,又吃到了,味道真的还不错,像小时候的味道。”久违的味道,老陆忍不住眼泪都出来了。
牛肉粉用的是手工粉,宽度约3厘米,因纯手工制作,量有限,每天卖完即止,口感爽滑,吃起来很棒。
像老陆这样的不是个例。“开业没多久,有两三个阿姨一起来吃面,吃着吃着就哭了,当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走过去才知道激起她们的回忆了”,陈朋立说要不是家人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
除了招牌牛肉面,最新颖吃法的当数汽水肉蒸蛋粉了。网友melodyj7吃了三次给出的评价是:“汽水肉很嫩,分量也足。粉都吃完了还有肉。”
慕名前来的“90后”程女士和朋友点了双拼牛肉面、牛肉热干面、汽水肉蒸蛋粉。三个人用小碗分着吃,吃到撑都舍不得停筷。程女士说:“粉面和牛肉的分量太足了,碗里的肉感觉怎么也吃不完,下次还来。”
店里还有曾经热门如今少见的“金包银”面窝,金黄酥脆的外皮里夹着软糯的糍粑,吃起来与普通面窝口感完全不一样,饱腹感强。
武汉人过早百搭炸物鸡冠饺这里也有,个头大,色泽黄亮,外酥里软,香迷糊了。
与另外7家店不同的是,粮道街店从早晨营业到晚上,中午还推出了炒粉,满足更多居民就餐需求。
????
30年的沉浮,是陈朋立心中难以磨灭的家族记忆。如今,他毅然决然让雅园重获新生,是对家族传统的坚守,更是对那段历史的致敬。在这里,每一道菜肴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情感,希望通过美食,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感受那份纯真与温暖。
季羡林说:“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真心。”雅园回到粮道街,让我们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一个可以品味传统、感受人情的地方。
雅园牛肉面馆
营业时间:6:00—21:00
地址:武昌区中华路67号
交通: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C出口步行1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