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武昌 思政为要

2024-03-26 11:20   大成武昌  

武昌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绿色教育为引领,立足实际,打造武昌“123大思政”格局,即聚焦一个核心——立德树人,把握两个维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构建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网络化体系。通过春风化雨的大思政模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聚焦一个核心

让“大思政”教育向下扎根

武昌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三个问题为主线,强化党建引领坚定航向、做好言传身教铸魂育人、探索五育融合培根固本。

坚持党建引领,把培养人的人培养好。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好区校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教职工政治学习,开展好“特色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我来开”“‘听书记说’特色党课我来讲”等党员系列活动和全体教师思政教育活动,2023年共计组织“三会一课”300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1300余次,武昌教育大讲堂7次,102位演讲者。力争让全体武昌教育人思想政治受洗礼、理论学习有收获、教书育人作表率,把准教育工作航向,努力把培养人的人培养好。

武汉市南湖中学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坚持以生为本,把身教胜于言教践行好。武昌实验小学成立“党员陪伴岗”,轮流陪伴至最后一个孩子回家,让高尚师德潜移默化浸润师生心灵。东湖中学特级教师程启明手写教案400万字,40年如一日躬耕教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传奇”。局党委委员全员带头家访、党员教师全覆盖家访、全体教师常态化家访,俯身力行构建协同育人生态。中山路小学周经炼老师32年走访千余户学生家庭,全区1.3万名教师点亮“学生微心愿”9621个。

坚持五育融合,把绿色育人生态营造好。坚持德育铸魂、智育赋能、劳育为本、体育强基、美育润心,着力构建五育融合的绿色育人生态。搭建区本德育研究、德育队伍培养、德育课程建设、社区德育融合四大支撑系统。指导引领各校的德育体系建设,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思维导图式德育年账156份。积极探索体育育人方式变革,在体育课程、群体活动、竞技比赛中挖掘“五育”元素,在全学段选择10所学校,积极推进“以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试点工作。将立德树人融入武昌美育,号召广大师生用歌声、舞蹈、画笔,歌颂祖国、赞美家乡,《夜上黄鹤楼》《走过昙华林》《武昌青年》等武昌师生原创音乐作品被人民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介。聚焦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鼓励学校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武昌区新河街小学在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挖掘劳动教育元素。武昌区珞珈山小学开设时晷讲堂,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开发“节令时令”融合课程。

把握两个维度

让“大思政”教育向上生长

武昌教育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价值观引领、人格塑造、知识传授上同向发力。

一方面,强调专业性和创新性,在思政课程上下功夫。

培优提质,完善区-片-校三级研训体系。以各学段思政教研员为核心,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实施“新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三支队伍分层培养,提升全区思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武昌区珞珈山小学王诗敏、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思政教师张琳、南湖中学思政教师付歆雅等人的作品入选教育部2023年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典型经验。

以赛促教,通过岗位练兵加速成长。组织开展“最佳思政课”区赛评比,遴选优秀选手通过学段PK、培训选拔,组建“武昌新时代思政代表队”参加省市大赛,实现人人参与岗位练兵、个个争当思政教育专家的成长新样态。南湖中学思政教师付歆雅获得湖北省第八届中小学青教赛“状元”、华师一附中李鑫获湖北好课堂思政组一等奖其中武昌区武汉中学吴晓和白鹭街小学赵军老师参加2021年湖北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均获得一等奖。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邓伟老师的最美思政课

创新模式,打造一大批精品思政课程。积极创新思政课堂模式,通过微电影、时政播报、思维导图等方式,提升思政课堂魅力,让学生成为思政课堂的主导者。近年来,不同学段打造出了300余节灵动、鲜活而有温度的精品思政课。实验中学邓伟老师的《民主选举》和大东门小学孙民老师的《颂党第一歌》入选武汉市“同上一节思政课”。2022年度武汉市思政“金课”评比活动中,区教育局选送的8项课程获评为“金课”,2023年增加到11项。

“思政之声育新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研讨活动在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举行

另一方面,强调系统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思政上求突破。

注重全学科融合,让课程思政无处不在。在全学段开展主题活动,在语数外等学科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力度,充分发掘思政资源,结合“神舟十七号”宣传、武昌“碳交易中心”建设、“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戏曲进校园·千校千场”等开展各类主题的思政教育。

深化礼仪教育,让课程思政走入生活。以区本研究、队伍培养、课程建设、社区融合“四大系统”为支撑,推动礼仪教育课程化、项目化、序列化。开发礼仪教育课程资源,全国首编少儿礼仪教育用书,并出版发行《少儿礼仪》读本。广泛开展礼仪教育进课堂、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四走进”活动,由试点校向全学段辐射,切实提升武昌学子文明素养。

棋盘街小学开展“礼润武昌 德树人生”礼仪教育试点校集体教研活动

推进阅读课程建设,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从2010年起,持续14年开展“20+20”亲近母语行动,全面推进幼儿园“起点阅读”、小学“朝读经典”、中学“经典阅读”行动,经验被教育部以专题简报形式向全国推广。开发《童年的文化课》《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区本课程。成立蒲公英悦读小镇,49所基地校、近千名家长教师志愿服务团队共同让阅读滋养武昌学子的心灵。

实施三全育人

让“大思政”教育百花齐放

运用多样育人手段,不断扩大思政教育合作同心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协同、资源共享,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持续优化家校社“三位一体”全员育人机制,横向构建育人“立交桥”。开发系列化家校共育课程、推进“家庭教育武昌行”活动、优化“武昌家校共育”微信平台等工作,目前平台搭载多维度、多主题家庭教育资源累计3000余篇、直播讲座92场、共育心语50篇,让家长成为“教育最佳合伙人”。通过区域统筹,积极建立政法、妇联、社区、公安、司法等多方联动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实施“1530”安全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

完成全区74所区属和地区公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的聘任工作,共聘任121名法治副校长,学校聘任覆盖率为100%,积极邀请法治副校长参与教育工作;组织学校开展“荆楚普法云课堂进校园”、走进省人大机关、区检察院、区法院等线上、线下特色活动7场,协同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学子走进省人大

不断完善全程育人长效落实机制,纵向构建育人“一盘棋”。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间“三段两衔接”工作,推进思政课程衔接贯通,形成全链接的思政体系。与高校密切合作,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共同搭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重视生涯教育,携手企业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做到全学段贯通、全生涯贯通,在学生当下校园学习、未来就业及社会生活间搭上一座通畅的连心桥。

全力促成优质资源整合,融合构建育人“大舞台”。武昌区教育系统将思政课程与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特色。利用私立武汉中学旧址纪念馆、十四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南湖中学的防震减灾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为契机,编撰《这里是武昌》区情读本,组织“我爱我的武昌城”系列活动,全区各学校共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覆盖广泛的校园文化活动200余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倾力打造“低碳+创新”为主题的“碳探武昌伢”课后生态文明教育品牌,积极开展“双碳”系列专家专题讲座、科技小剧场、环保实验秀38场,每年向13万学子播撒“碳慧种子”。

“碳探武昌伢”和吉祥物“碳碳”“慧慧”一起进行环保宣传

接下来,武昌区教育局将在“大思政”格局的引领下,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打造“大思政课”品牌,通过培根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育人,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学科的育人体系,积极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做好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贡献武昌教育力量。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