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湖北召开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新闻发布会,武昌区再次获得县(市、区)综合第一。“大成武昌”推出《风劲帆满,奋楫笃行,打造武昌营商环境“新高地”》系列推文,展示全区各部门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举措,有力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体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经验做法。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产业茁壮成长的生命之翼,也是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之源。2023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聚焦市场监管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全力打造五大环境,多措并举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提升。
▲“同心助力”小微经济行动
▲“零号员工”走访企业
当好“零号员工”,为企纾困解难。深化“同心助力”“零号员工陪伴成长”行动,全局干部一对一服务个体户与小微企业,深入基层,前置服务,切实解决企业难题。
▲新春创业月活动
▲开展金融和税惠政策宣讲会
提供优质服务,助企健康发展。一是多部门联动开展“新春创业月”活动,激发创业、带动就业;二是持续开展“壮苗”行动,新户回访帮扶率100%;三是充分发挥“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牵头作用,与成员单位共同宣传惠企政策,举办“服务月”活动,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
推动质押融资,助“知产”变“资产”。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纾解企业融资难的着力点,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连心桥。2023年质押融资贷款6319万元,同比增长172%。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商标品牌指导站
推进站点建设,提升品牌效能。积极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站和商标品牌指导站,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打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2023年共建站4家,有效商标注册量5.7万件,同比增长5.7%,位列全市城区第二。
▲在全市交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经验
▲在长江中游三省及省会城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评析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开展行政裁决,加大产权保护。区市场监管局办理的专利侵权案,获评“武汉市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作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报送系统公开展示,并代表湖北省在长江中游三省及省会城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评析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组织北斗产业链质量提升培训
注重品牌培育,解锁“升级”密码。一是推动斗转科技园列入湖北省武汉市北斗产业链质量提升省级示范项目。二是积极推进“新三名”工程。黄鹤楼公园管理处等10家优秀企业进入湖北精品培育库。701研究所进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正奖公示名单,是今年全省唯一一家,也是武昌区质量品牌的新的突破。
▲为新建立的质量服务站授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一行到武昌区斗转科技园质量服务站考察交流
立足企业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2023年挂牌成立了第4家质量服务站,新疆、湖南邵阳等多地市场监管局来武昌区质量服务站交流学习。
▲在家居市场举办“市场大讲堂”,指导市场主体填写年报
创新工作方法,助力年报公示。成立“市场主体年报服务站”,主动上门,让企业少跑腿,实现年报宣传全覆盖。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全市排名第一,被省局评为“企业年报公示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信用修复,营造诚信环境。开展“容缺”“容错”修复,支持各类企业在招商引资、招投标等方面免于失信惩戒。2023年,对1.8万余户市场主体进行了信用修复。
规范经营行为,保障主体权益。开展转供电专项整治,检查转供电主体千余家,近三年共清退电费5600余万。
执法包容审慎,刚柔并济。实施“首违不罚”“轻违免罚”,全年不予处罚案件74件,减轻处罚案件24件,从轻处罚案件160件。
▲对园区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进行指导
推行创新试点,商业秘密保护。打造“商业秘密保护”先行区,实施增点扩面行动,在全区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示范企业29家、政府服务示范站点4家,联系内资企业100余家、外资企业7家,实现政企高效互动,商业秘密联系企业、示范企业、示范服务站点三项任务中心城区排名第一。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立足主责主业,坚持监管和服务并举,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一是坚持优化服务,突出降本减负。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质量、标准、计量、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服务,更大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强化法治保障,促进公平竞争。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将亲商理念、柔性举措融进行政执法中,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强化涉企收费治理,推行信用分级分类+双随机、一公开差异化监管模式,以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