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新高地” | 武昌区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4-03-07 10:58   大成武昌  

新春伊始,湖北召开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新闻发布会,武昌区再次获得县(市、区)综合第一。“大成武昌”推出《风劲帆满,奋楫笃行,打造武昌营商环境“新高地”》系列推文,展示全区各部门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举措,有力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体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经验做法。

2023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按照省、市、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武昌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制定分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全年共在局内组织召开2次培训会、4次通报会、7次推进会,确保政策直达、规则明晰、责任细化、任务落实。同时,在2023年第二季度全省自然资源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取得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

01

登记财产工作

持续开展不动产登记告知承诺制。对婚姻状况证明、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小微企业证明、身份证明等5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指导申请人签署《不动产登记告知承诺书》,有效解决了办事企业及群众多个部门“来回跑”“取证难”等办证“痛点”“堵点”“难点”;免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不动产登记费约1002笔,免收不动产登记费约50万元;试行由开发商提供不动产登记授权委托书,授权商品房销售合同经市房产局备案的业主可单方向不动产登记机构提交申请办理其所购房屋的不动产转移登记手续;组织开展关于优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的调研,厘清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成功办理湖北省首笔引入遗产管理人的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

在全省率先实现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聚焦全过程服务与权责规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遗产管理人协助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受遗赠)登记工作的通知》,对遗产管理人在不动产非公证继承(受遗赠)登记过程中的适用范围、申请主体、申请材料、审查要点、工作流程、登记时限、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等进行了明确。该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新亮点,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从原先的60日公示期提速到了15个工作日公示期,优化了以往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流程,有效避免诉讼风险隐患,切实维护遗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武昌不动产窗口成功办理全省首笔业务获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报》和省自然资源厅《优化营商环境专刊》刊载报道,截至目前已办理1000余笔。

▲武昌推进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提高二手房交易效率

积极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在全省率先破解“带押过户”政策落地难,在已实现“带押登记”的基础上,市局联合多部门印发政策文件,创新二手房“带押过户”“三合一”登记模式,联合公证机构通过公证提存,提供交易贷款资金安全政策支持,打通跨行“带押过户”堵点,推动政策运用实效,实现同行和跨行“带押过户”政策落地,常态化办理涉及房屋买卖、离婚析产、继承、投资入股等类型“带押过户”。2023年以来,武昌区共办理二手房带押过户73笔。

▲武昌区率先开展“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业务

▲实现“婚姻+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业务

深化“不动产登记+N”联办业务。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一体式”服务,将不动产登记便利度辐射到更多相关部门,进一步丰富了跨部门登记业务类型。主动与辖区内黄鹤公证处对接,在武汉市率先开通“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业务,共办理业务120笔;与武昌区婚姻登记处对接,实现了“婚姻+不动产登记”一窗联办业务;与武昌区法院开通了“不动产登记+法院”码上办,极大便利不动产与法院的案件办理和信息共享。 

▲“昌小登”深入湖大琴园一站式服务

积极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一年来不动产登记窗口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服务企业群众的举动多次在中央、省级、市级媒体报道。针对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群众,窗口挑选业务精湛、服务优良的工作人员组成了“昌小登”上门服务先锋队。随着不动产登记业务量的增多,“上门服务”工作不仅在受理数量上大幅增加,服务类型也从原来单一的服务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扩展到企业服务、社区服务、政府部门服务,整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服务地域也从武昌辐射至整个武汉,特殊情况辐射到省内其他地市,全年共计完成特殊人群上门服务达200余次。同时先后在湖大琴园、电力小区、消防救援总队等社区开展“不动产登记进社区”服务。

02

工程建设领域工作

▲2023年2月武汉首个“承诺可开工”非工业项目在武昌成功办理,实现 “七证齐发”

突破实现“承诺可开工”。在总结工业项目适用“承诺可开工”制度经验基础上,探索在非工业项目中推行“承诺可开工”,针对重点功能区内的公共建筑项目和重点招商的产业项目,一次性详细告知企业具体审批事项、审批部门、监管方式和时间节点,在企业作出书面承诺并提交报建资料后,相关部门不再对项目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通过信用承诺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同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组建服务专班,联合区内各审批部门对建设单位提前开展政策解答和技术指导,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符合各项条件后,建设单位一次性拿到相关行政许可,避免建设单位多部门来回往返跑路。2023年2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主动与区发改局、区建设局、区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对接,完成水果湖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七证齐发”,是全市首个非工业类“承诺可开工”+“多证齐发”项目,取得良好社会效应,该案例与市局其它案例一起获评“2023年度全国信用承诺特色案例”,以此为契机,全年推动办理4个项目,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多测合一”窗口

持续完善“多测合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结合实际编制了武昌区“‘多测合一’技术服务指南”和“服务委托清单”,并同步在武昌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多测合一”综合窗口,明确收件职责,提供“多测合一”服务咨询,开展相关业务。多次统筹区直相关部门和测绘机构,顺利完成“多测合一”项目2个。

▲邀请市局考核处室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及考核要求、“承诺可开工”“用地清单制”改革落实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落实落细“用地清单制”。邀请市局考核处室开展培训,向发改、建设、行政审批等区直部门讲解考核细则。代区政府拟稿《武昌区社会投资类项目用地清单制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发文,协调相关部门对分工进行认领,推动武昌在中心城区率先实现零的突破。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昌分局将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在“服务提质”和“矛盾攻坚”上双向发力,塑造审批服务亮点品牌,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推动惠民惠企政策精准高效直达。二是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手续,进一步精减办件材料和压缩办件时长;深入推广不动产登记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办理;加强不动产登记与电子地图、电子证照之间的融合衔接;积极做好世界银行“获取经营场所”营商环境评估的准备。三是持续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深入拓展“不动产登记+N”一窗联办业务,推动不动产与更多行业之间的互联互通,真正“高效办好一件事”;结合武昌区工作实际,将“用地清单制”和“承诺可开工”工作有机融合,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举措,促进“多证齐发”工作走深走实。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