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杨园街道柴东社区位于武昌和平大道中段,东临友谊大道,西起和平大道,南靠才茂街,北接电信社区,建成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辖区面积19.5万平方米,居民楼36栋,住户2415户,小区内有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等,生活便利。
“我们六楼堆物太严重了,前602租户搬走后就直接把不要的东西都堆放在楼道里,环境差还影响安全,收废品的都不愿上门来收,你们能来帮忙处理下吗?”
▲清理楼道
近日,柴东社区居委会接到居民关于楼道堆物问题的投诉,楼栋长和社区卫生干部立即赶到所在楼道查看情况。随后社区工作者协同志愿者一起开展楼道整治工作,从一楼到六楼逐层清理,一家家敲门告知,一件件废旧物品被搬离,小到垃圾废纸,大到置物架、储物柜等。面对个别不理解的居民,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得到了居民的理解与配合。
▲尹常启义务清理楼道杂物
在柴东小区做这些志愿服务的人群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瘦高精干的老人忙碌的身影,他就是退休党员尹常启。他退休前是一名高级电气工程师,退休后成为了社区的“好参谋、好管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居民管治安、管卫生、管调解、管扶贫帮困,他铁面无私、敢说敢管,人人称他是社区的“铁管家”。
▲尹常启参加杨园街举办的党建知识竞赛
尹师傅认为居民事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是今后社区治理创新发展的路径。他多次参与社区“公益便民筹”“指尖课堂”“精神养老一家亲”等议事活动。从社区学来经验后,他召集所在楼栋的住户,讲解“开放空间”“茶馆汇谈技术”等。刚开始,居民觉得开会还要写写画画,浪费时间,他耐心跟住户们讲协商规则的好处,鼓励社区居民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们的所见所感,主题涵盖了多个方面,如道德规范、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这些内容都是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非常关心的问题。通过尹师傅耐心地讲解和交流,所在的楼栋居民共同制定了“楼道清洁”“安全防范”等多个居民“微公约”,通过合理地制定修改和有效地实施,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主动监督社区权力运行,切实增强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区改造方案征求居民意见
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完成后,小区的整体环境面貌有了很大提升,如何持续维护小区的基础设施、保持小区环境的干净整洁,成为摆在社区面前的难题。
为探索老旧小区治理之路,柴东社区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启动“互助众筹”创新便民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党员、居民特长,每月面向全体居民开展一次集中便民微服务项目,包含理发、修鞋、修伞、磨刀、配锁等,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全面建立“滴滴快修”服务平台,日常为社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上门疏通、配锁开锁、缝纫修补、修鞋修伞等低价有偿便民服务。今年来,柴东社区依托“互助众筹”项目平台,已通过低价有偿便民服务累计众筹一千余元,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帮助那些需要上门开展便民服务的特困人群,解决突发状况。
▲社区便民服务组团活动,共建温馨美好家园
“以前小家电维修成本太高,坏了就直接换新的,现在有了‘滴滴快修’,坏了的小家电我就拿到社区来,有时候拿不动的家电志愿者还上门帮我们修,实在是太方便了。”杨爹爹提起“滴滴快修”服务平台赞不绝口。
▲家园互助便民筹,滴滴快修为民解忧
柴东社区党委书记陈瑛介绍,不仅有“滴滴快修”,在老旧小区维护过程中,针对环境长期治理的问题,社区制定了《小区环保倡议书》;激活社区党员的“红色细胞”,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结合老旧改造工作拓展停车位,合理增加车位体量,并安装全方位无死角监控设备,保障车辆停放安全,让居民在点滴小事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为广大居民营造良好便利的居住环境,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氛围在柴东社区持续发酵。
柴东社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辖区内有武昌区柴林小学、柴林幼儿园两所教育机构。另有武昌区教育学院杨园街分校柴东社区教学点,武昌区老年大学杨园街柴东分校,以及武汉市科普大学杨园柴东教学点。
▲平安合伙人集结,为平安建设保驾护航
▲李师傅检查楼道的灭火器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到校园开放日和上学放学高峰时间段,柴林小学校门口这条窄路就会挤满居民、家长、车辆等,通行常常不畅,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居委、学校老师和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共同成立了“平安共建护校队”。每天在学生上下学的时间段,这支护校队就在学校重要路段值守,确保学生们的出行安全,为社区创造了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环境。
▲让爱一路相随,重阳节长者生日会
社区与学校的“爱心共建”,正持续为汇成柴东社区困难人员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关爱。据了解,学校与小区困难人员结对,开展爱心互助活动,让居民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情;在节假日里,老年大学师生走进小区,慰问高龄老人和困难人员,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祝福。不仅如此,在社区大型文艺活动中,都可以看到老年大学学员们精心编排的各种节目,葫芦丝演奏、时装T台秀、歌曲大合唱、时代新舞曲每天都在上演,他们都是可爱的志愿者,在社区治理的大舞台上谱写出一首首新的乐曲。
在一系列共建项目中,社区和学校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形成互相支持的关系。这不仅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情,也为居民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打造了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融洽的环境。
群众的事共同来办,居民的事齐心解决。社区治理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共建人。柴东社区集众智,汇众力,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