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公安厅社区是单位型社区,成立于2000年,占地面积0.12平方公里,辖区居民1300余户3900余人,社区将省公安厅西院划分为3个网格,社区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直管党员144人,居住地报到下沉党员381人。
▲居民议事会
省公安厅社区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及解决居民群众的“关切实事小事”为切入点,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核心治理主体,形成“社区、单位、物业”三方共治的良性机制,发动居民群众共谋共管。
2023年以来,省公安厅社区党委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征求意见。部分居民反映,夏天阳光毒辣,院内缺乏能够遮阴避暑的好去处,而厅里老年居民较多,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希望社区可以修建休闲凉亭。在对诉求作了初步整理与可行性分析后,社区即刻与省公安厅共同商议解决办法,省公安厅将修建休闲凉亭实事项目纳入2023年规划。2023年8月,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同年8月底,项目完工。在项目落地后,社区探索居民自管模式参与休闲凉亭后续维护,即成立居民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居民自治力量,由居民负责监督文明使用,并做好日常环境维护工作。
▲休闲凉亭
省公安厅社区坚持将居民群众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评价者,通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到项目和活动中来,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热情,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今年年初,有居民群众向社区反映,西院机动车辆乱停现象十分严重,经常堵塞出入通道,一方面影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另一方面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针对此问题,社区召开党建联席会议,与省公安厅现场商定共建项目,拟定整治方案。由省公安厅出资30万元,通过招投标确定公司,开展机动车停放秩序标注划线整治提升活动,邀请居民群众在施工期间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在划线前期,省公安厅针对小区内通道开展实地调研,按照“应划尽划”的要求,本着合理布局、规范停放、方便居民的原则,在不影响居民正常步行、车辆进出通道的情况下,进行点位设置和标划停车线。3月底施工完成,清晰的指示线不仅规划出一块有效空间,更在居民心中画上了一道“文明线”。同时,省公安厅借此机会将破损路面进行修缮,增加272个停车位。在崭新的机动车停放点前,居民称赞道:“这个机动车停车点设计非常合理,既方便车主停车,又不影响交通。”
▲划线施工现场
省公安厅社区坚持“民呼我应、民需我行”,将群众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有效规范机动车停车秩序,使大院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改善,也极大地增强了大院居民们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社区、单位、物业”三方共治会议
基于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消除安全隐患、营造舒适居住环境等因素,省公安厅社区联合省公安厅、雨阳物业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三化”专项行动,形成“社区、单位、物业”三方共治的良性机制。“三化”即美化家园、净化楼道,亮化路灯。在“三化”行动中,社区广泛发动志愿者、下沉党员、楼栋长、邻里长参与,以转发群聊、发放宣传单、上门入户等方式,宣传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并得到居民的大力支持。
▲入户宣传
在“三化”行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个人——例如带头清扫的老党员、主动出资请专人整理的楼栋长、帮忙清运杂物的干警、下沉党员等。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充分展现了警民同心的强大力量,营造了环境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此次专项行动居民自行清理、集中清理共计废弃杂物10余吨;省公安厅购置绿植2000余株,填补了绿化带空缺部位,美化了大院整体环境;每个楼栋增设规范统一的公示栏81块,更换了31栋住宅楼81个单元公共部位照明灯共计662盏,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杂物清理现场
社区环境卫生不是一时一事就可以做好的,需要长期的坚持。省公安厅社区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小组,成员由省公安厅行政处领导、社区网格员、物业、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组成,主要负责协调、检查、督促等工作,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此外,社区着眼于加强对社区居民社会公德的宣传,未来也将广泛开展幸福社区共同缔造活动,和社区居民勠力同心,共创西院美好未来。
▲社区、单位、物业三方议事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通过警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省公安厅社区解决了居民急难愁盼的各类问题,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居民朋友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共同守护西院安澜,缔造温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