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水果湖街道青鱼嘴社区坐落于美丽的沙湖畔,地处武昌华中金融总部区核心地带,由4座商务楼宇、12个居民小区组成。近年来,因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青鱼嘴社区一直处于大拆迁、大建设的状态。在新老环境切换的过渡期,青鱼嘴社区充分学习运用共同缔造工作理念,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群众路线为根本,切实发挥下沉单位资源优势,激发基层党支部功能,逐步形成了“多方联动、资源互通、成果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工区联合支部召开议事协商会议
青鱼嘴辖区内施工项目众多,社区党委联合区域网格功能支部以各项目生活集聚区为范畴,创新设立了“工区联合支部”,将各施工单位党建负责人纳入支部班子。
工区联合支部常态化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切实打通了社区与工区交流的通道,搭建了议事协商平台,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九天公寓小区车棚改造
九天公寓小区与中建八局建设项目相邻,工地的日常施工给小区居民带来了噪声和灰尘等困扰。聚焦群众诉求,工区联合支部及时组织召开协商议事会,与该项目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最终,合理调整了施工时间,规范了渣土运输流程,降低了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
青鱼嘴社区是省政协办公厅对口下沉社区,省政协机关联系青鱼嘴社区工作队创新提出“脱产坐班”制度,确保每个工作日有一名党员到社区值守,协助社区做好日常工作。此外,工作队还发挥政协机关优势,积极协调资源,为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助力社区提高治理能力。
▲青鱼嘴社区“教育培训基地”揭牌
在一次党建工作座谈中,青鱼嘴社区党委书记邹烈提到,近几年居民外迁导致志愿者减少,参与社区常态化志愿服务力量弱化,能否引入其他志愿者资源,缓解社区基层治理难题。省政协办公厅高度关注,决定为社区找到合适的社会资源,从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省政协的支持和指导下,武昌首义学院、长江职业工程技术学院在青鱼嘴社区挂牌成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两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志愿者主动支援社区,在人口普查、文明创建、五经普等领域开展大量工作。
2023年9月28日,青鱼嘴社区“大学生实践基地”提档升级为社区基层治理教育培训基地暨大学生实践平台,标志着“一线协商·共同缔造”社区基层治理模式进入新阶段,更加深层次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形式和方法,畅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工友商业街改造
青鱼嘴辖区兴国南路北边沿线,有两个在建项目工地和两处生活区,聚居着近2000名建筑工人。近年来,这里自发形成了一条全长50余米的简易商业街——工友商业街。由于商户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导致商业街周边卫生环境和停车秩序不佳,群众反映强烈。
既为百姓改善居住环境、更为商户优化营商环境,青鱼嘴社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共组织了11场协商议事会,积极主动与商业街及相关工地项目负责方进行沟通,联合省政协办公厅引导商铺代表、工友代表、居民代表、辖区各工地项目方等共同协商,充分吸纳多方意见建议,协助社区制定整治提升方案,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街道、社区与武昌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实地调研、一线协商,根据辖区居民意见建议撰写提案,并协调区城管园林部门现场办理提案,将沿街花坛的植被翻新并更换围栏。
▲沿街商户自觉维护改造成果
冯氏劳务公司、中建八局、上海建工、厦门建发、余家湖集团等单位积极配合,主动出资,对周边硬件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沿街商户共同参与,自觉改善环境卫生、自发维护改造成果。
“经过协调努力,工友商业街成了‘共有’商业街,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为确保改造成果能得到有效维护,社区还与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书。”邹烈说。
下一步,青鱼嘴社区将继续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激活“共居、共利、共享”驱动源,切实发挥居民群众主人翁作用,确保事事有参与、事事有结果,共同谱写“共同缔造”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