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 | 谱好“五共”乐谱,奏响歌笛湖之声

2023-12-11 11:26   大成武昌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歌笛湖社区东至复兴路,西至解放路,南临水陆街,北临张之洞路,紧邻人民医院,靠近地铁4号线和5号线,地理位置便利。辖区西北是歌笛湖印象里商圈,东边是传统茶叶市场陆羽茶都。歌笛湖社区共有居民2160户、4016人,划分有10个网格,共有317名邻里长,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退休工人、省军区家属、拆迁还建居民居多。根据物业管理类型,小区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有成熟的物业公司管理海达广场、紫笛苑和地铁复兴城,二是由业委会自管的大歌笛湖小区,三是无物业管理的金厦及水陆街片区老旧小区。

“说事情还是要用小纸条,交到社区手上才放心”。因辖区老龄化程度较高,有部分老弱病残等弱势人群他们不会使用电子产品,电话联系也不方便,加上居住地分散,常规的入户走访方式不能有效地了解到这部分群体的需求,这些老人有一套自己习惯的沟通方法——“传纸条”。

▲居民手写稿

为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社区党委吸纳居民意见,将“传纸条”的交流方式保留下来,希望以小纸条为媒介,更好地汇聚民意民智。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传纸条”从最早的由居民自己写上只有姓名、电话和联系地址的纸条直接交到网格员手上,到邻里长收集纸条后转交网格员,再到业委会将纸条内容分类整合交到社区。每一次的“传递”优化,都是居民对社区治理参与度的有效提升,也让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连接得更加稳固。一张一张小纸条,一字一句聚人心,通过传纸条工作法,社区收到80多张手写稿,分类整理出6个问题,形成10条可行性建议。

▲畅言廊议事

小区内的畅言廊、清风廊、谈心亭也是居民议事的阵地,一张张小纸条在这里写出,表达“急难愁盼”,一个个金点子在这里萌芽,体现居民智慧,一份份小方案在这里完善,见证美好家园旧貌换新颜。

大歌笛湖小区属于武船职工宿舍,居民大半是退休老工人,其中多数为独居空巢老人,收入普遍不高,专业的物业公司收费标准高,居民表示承担不起。针对老旧小区环境差、无人管、治安乱的难题,为更好地进行小区管理服务,大歌笛湖小区热心群众、党员志愿者们和社区网格员等自发通过开展入户调查、问卷走访、微信小程序调研、电话回访等方式征求居民关于小区管理意见。

由于绝大部分居民更加倾向于小区自治管理,2017年10月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大歌笛湖成立了小区业主委员会,业委会主任由天生热心肠又颇具号召力的社区党员骨干朱心乐担任,同时从楼栋划分、政治面貌和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群众基础等维度考量,选出其他6名成员,大歌笛湖小区业委会成员全部配齐。为强化服务力量,业委会充分利用社区邻里长、下沉党员、在册党员和志愿者等生力军,根据个人的能力特长合理安排志愿服务工作。为提高服务质效,业委会每周组织例会,商议小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成决议并公示张贴告知全体业主,再调动志愿服务力量办好惠民实事,有效实现自己的家自己管,大家的事大家办的高质量自治。

“每次下班回家要找个车位真是难呐!”大歌笛湖小区老旧改造之后,社区通过入户走访、线上征集和“传纸条”的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发现大家最突出紧迫的需求是停车位的问题。大歌笛湖小区停车位无规划,外来车辆和“僵尸车”多,私自装地锁,监控盲区多,入口处无车辆管理,车辆停放不规范导致应急车道经常被占用等停车问题突出。

▲业委会成员查看车位规划情况

▲业主大会

大歌笛湖社区业委会召开9次业主大会讨论研究,370位业主同意以自治管理的方式破解停车难题。解决方案一经敲定,统计居民车辆、收集车主停车要求、制定符合小区实情的管理制度、停车位规划,工作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紧急的工作摆在面前。从来没有干过物业管理工作的他们对急需展开的工作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在社区党委的协助下,业委会成员和社区党委兵分两步,业委会成员通过向辖区紫笛苑物业、地铁复兴城物业请教,根据他们的成熟车辆管理经验,参考停车管理正规流程和成功自治案例,掌握科学的车辆管理方法;社区党委则协助动员志愿者、下沉党员开展入户登记居民所需停放车辆数量、停放时间、费用承受范围等信息。

▲志愿者登记业主车辆信息

居住在小区8栋的张师傅退休前是武汉市设计院的设计师,他第一时间站出来义务为业委会设计停车位规划图,让小区停车位的划分更加规范合理化。制定管理方案、规划停车区域、确定管理工作人员、拟定收费标准,将这些情况形成初步的停车管理办法后,业委会再次召集广大居民协商讨论,业主一致同意了拟定的管理方法,审批通过后,大歌笛湖小区的停车自治管理试运行也正式开始。2023年7月11日开始正式启动制度化管理,正式运行3个月后,业委会根据居民意见和实际管理情况对收费标准适时调整并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机制,补充了停车管理费奖励机制。

在停车管理的满意度调查中,业委会获得了广大业主的认可,汇聚民智和通过汲取居民意见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有效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为之后大歌笛湖小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歌笛湖社区居民分布老龄化程度较高,光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就有300余人,“传纸条”传达较多的就是老年人的就餐难题,为提升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在通过居民会议讨论和街道审批后,社区党委确定在辖区开设一家老年人幸福食堂。

▲幸福食堂

食堂选址、食堂的菜式、食材的采购、餐饮的烹调、食堂卫生的维持,送餐服务等运营事项纷繁复杂。社区党委首先通过网格员走访200余户老人询问意见建议,同时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150余张,为食堂运营时间、菜品种类和选址提供依据,经过3次居民大会的商讨,幸福食堂项目的选址最终确定下来,就定在大歌笛湖小区1栋红色议事厅。食堂运营专业化程度越高,老人能享受到的服务就会越好,在幸福食堂的运营方选择上,社区党委和街道工委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参与兴办以服务辖区老人,最终根据多方综合考量,选定武汉市武昌区宜家宜便民服务中心运营紫阳街道歌笛湖社区幸福食堂。对于食堂运营中的各项工作,社区也有针对性地对社会力量进行了发动,如动员超市成为食堂的食材供应方,保证食材的安全性和充足供应的可靠性,发动有厨师资质的志愿者到食堂承担烹调工作,动员志愿者承担食堂的日常卫生环境维护,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等。

▲老人在幸福食堂就餐

▲为老人送个“幸福”馒头

2023年6月27日,歌笛湖社区幸福食堂正式开业,刚出锅的粉蒸肉、热腾腾的白菜猪肉炖粉条等一众鲜美菜品端上了歌笛湖社区幸福食堂的餐桌,老人们围坐一起,聊着家长里短,吃着色香味俱全的“开业第一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老年人幸福食堂得到了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好评,重阳佳节期间,食堂还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发放馒头稀饭500余份,截至11月底,歌笛湖幸福食堂已累计为1000余人次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送餐60余次,助力老年居民乐享幸福“食”光。

▲印象里开业

▲居民参加中秋晚会

歌笛湖地铁・复兴城10号楼定位为“武汉文创大厦”,由武昌古城文旅集团整体运营,2023年6月21日,“歌笛湖印象里”正式开业,商场引入了多家知名品牌企业,为周边居民打造高质量生活提供配套服务。

商圈中的新就业群体、企业、个体商户等新服务对象群体以及他们提出新的关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就业能力等需求也对歌笛湖的共同缔造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新就业群体在幸福食堂就餐

10月20日,歌笛湖社区幸福食堂开展“加油助力新业态,幸福食堂送关爱”活动,为辖区30余名快递员、外卖员在幸福食堂提供了一顿温情满满的爱心午餐,并公布了新就业群体到幸福食堂就餐就可以享受七五折的优惠。

▲“冬日邻里节”社区行活动

11月底,歌笛湖社区党委与印象里众商户和迅和物业联合举办“冬日邻里节”社区行活动,为辖区网格的新老街坊们送上一份初冬暖阳的问候,印象里数十家商户为居民们提供了吃喝玩乐一站式的逛吃体验,有效拉近社区网格邻里间的和谐关系。

下一步,社区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盘活小区闲置资源,打造成党群服务“微阵地”,充分利用“小空间”提供“大服务”,助推小区治理提档升级,提供便利、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并在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逐步开展楼宇集聚区党建工作,真正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强化治理成效,不断打造出更加和谐的邻里空间。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