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 | 联动、联心、联办、联合,“四联四效”助力共同缔造

2023-10-25 15:55   大成武昌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杨园街道余家头社区北靠长江,南依和平大道,东临二七长江大桥,拥有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独特的地理优势。社区由“城中村”改造而来,划分9个网格,多以还建房、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存在人口流动性大、结构类型复杂等问题,治理难度较大。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日趋多元的现状,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五共”理念,充分发挥红色“治”囊团先锋品牌效应,探索建立“联动”“联心”“联办”“联合” 的“四联”模式,形成“服务暖人心、社区有温度、治理见成效、居民有幸福”的“四效”社区治理新局面。

建于2014年的怡景苑小区,有近2000户居民,约400台电动车,小区却仅有8个充电车棚,共90个充电位,远远无法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为此,社区搭建“居民议事会”平台,邀请下沉党员、人大代表、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代表、共建单位等共同协商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在第一次召开“居民议事会”时,大家通过投票的方式,将议事会代表们亲切地称为红色“治”囊团。

▲召开家长里短议事会

“我参加了4次居民议事会,各方意见五花八门。”红色“治”囊团党员代表邱翠环说。为统一各方意见,社区在居民楼、小区广场设置了意见箱、意见板,红色“治”囊团的党员们通过微邻里、微信群、上门问询等方式,广泛征询居民意见,最终确定了充电车棚的建设方案。经过2个多月的施工,由共建单位北京电小美公司出资的充电车棚正式完工,有效解决了居民充电需求。同时,居民自发制定了维护制度,由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和志愿者定期巡查,共同维护社区资源。

红色“治”囊团以“治”为核心,以抱“团”为抓手,服务社区居民,按照“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多元参与、居企联动”原则,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安胜花园小区是2009年建成的老旧小区,由于前期规划问题,居民的活动受限,一到下雨就只能待在家里,这一直是困扰居民的烦心事。湖北省地震局下沉到余家头社区,建立20人的下沉工作队,每天到社区开展居民服务,通过收集居民需求清单了解到此情况,遂与社区共建小区党群服务驿站。经过半年的改造,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的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正式揭牌启用。自驿站启动以来,每天居民络绎不绝,驿站已成为居民们常来常用的“中心地”,居民亲切地称其“初心驿站”。

▲共建单位、下沉单位、下沉党员、居民代表开展议事活动

“初心驿站”中设置有红色“治”囊团工作室、图书室、聚弈厅、红色剧场、手机充电站等,余家头社区以此为阵地,联合武昌医院、大众口腔、和平大世界等共建单位开展各项便民活动,为社区居民、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等打造了沉浸式休憩“充电”空间,实现了基层服务端口前移。现在,群众办事更便利,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更强了。

▲在初心驿站开展便民活动

今年,为解决怡景苑小区儿童游乐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社区将“打造西瓜乐园”项目纳入“共同缔造”项目清单,计划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楼新建一处儿童休闲娱乐功能区域,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

“大家希望乐园的主色调是什么颜色,希望空间里有哪些功能区域,增添什么样的器材,这些都被我们的工作人员记录了下来,体现在了设计中。”社区书记李薛恒说道。在游乐园的设计、建设过程中,红色“治”囊团就居民需求开展调研,并广泛征询“大”“小”居民的意见建议,最终将游乐园划分为手工区、儿童游乐区、阅读区三个主要区域,同时鼓励居民捐赠闲置图书和玩具,共同制定《西瓜乐园公约》,共同建设、维护这一座不出小区就能拥有的“游乐园”。现在,每周三和周五上午,西瓜乐园都会举办3-6岁儿童亲子阅读、手工劳作、小小演说家等活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孩子现在可积极了,每天都吵着要去西瓜乐园。”家长周女士说道,不仅孩子们在这里学到情绪管理、社会交往、习惯培养等技能,家长们也不断提升育儿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一大”“一小”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在“西瓜乐园”开展小小演说家活动

▲ 开展亲子活动

针对每次活动收集到的邻里纠纷、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社区建立协商机制,邀请威望较高、办事公道的老党员、居民代表、邻里长、下沉干部、人大代表加入红色“治”囊团,组织“家长里短议事会”协商解决。不能协商解决的,全部纳入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做到第一时间落实、第一时间反馈,形成“诉求—认领—落实—反馈—评价—整改”的工作闭环。

社区红色“治”囊团借助还建小区熟人圈子的优势,问“急难愁盼”之需,听“针头线脑”之事,让“自己人”管理“自己人”,积极营造“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氛围,增强对社区的归属与认同,形成各类群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合力。今年以来,社区不断壮大红色“治”囊团队伍,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共邀请居民参与“家长里短议事会”10次,参与“家有芳邻”7次,认领任务300多个,扫楼200余次,化解矛盾100余件。

▲多方共建组织便民活动

下一步,余家头社区将继续深入践行“五共”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壮大社区治理主体,激发社区居民、共建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居民主动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探索完善“四联”工作法,鼓励居民由“看戏人”转变成“唱戏人”,把生活的“小剧场”搭建成治理的“大舞台”。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