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从“一条线”到“一股绳”
大家事、大家议
大家干、大家管
以“共同”的方式“缔造”美好家园
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武昌社区治理新格局
近期大成武昌推出《幸福武昌 共同缔造》系列专题,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各社区共同缔造成果,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助力武昌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辟门吁俊,惟楚有材。”地处武昌古城中华路腹地的楚材社区,东临胭脂路,南到武昌蛇山脚下,西至解放路,北接中华路粮道街,所辖面积0.37平方公里,现有居民总户数5359户,总人数12000人,因“惟楚有材”而得名,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富饶的社区。
近年来,楚材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五共”为路径,立足宜居社区为特点,深入开展共同缔造系列活动,致力于建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引导发动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楚材社区“网红打卡地”——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自开站以来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观赏视角,引来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打卡。然而,庞大游客量同时也引发青龙巷片区人流拥挤、乘客反乘电梯打卡、周边停车空间缺乏等隐患问题。
为此,楚材社区积极联系武汉地铁集团、武昌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武昌区城管局、武昌区交通大队、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同协调,探讨解决方案:将原有围墙后移,并契合黄鹤楼的古风古韵,修建“红墙”,方便拍照取景;将C出口电梯改为下行,并组织下沉党员、志愿者队伍在旅游高峰时期巡逻,保障群众安全;将地铁站地上闲置空间改造为停车场,为附近居民、游客提供了300余个停车位。
如今,地铁C出口旁古风古韵的青龙巷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游览,成功实现地铁C出口人流分流,也向外地游客们诉说着老武汉的风土人情。红墙打卡,再到青龙巷、户部巷品武汉生活,已经成为武汉旅游的一条经典路线。
▲改造前
▲ 改造后
共商小区改造,老旧环境华丽升级。位于楚材社区的楚风楼小区是一处典型的老旧小区,这里房屋老旧,路面坑洼,距今已有30余年历史,不少居民反映小区道路狭窄,树木杂乱,日常出行不便。
2022年起,楚材社区开启了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多次组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根据居民的建议需求展开了大刀阔斧地改造措施:原本坑洼的路面改铺地砖,刷上崭新的沥青,划分了一个个整齐的停车位;破损的墙体立面被刷新,改造成灰白拼色,十分美观灵动;将小区的绿色树木修剪整齐,收走路边堆放的杂物,让蚊蝇无处躲藏,小区环境提升美化。楚风楼改造完成后,老旧住宅的建筑性能提高了,小区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居民也为社区送来了表示肯定的锦旗。
共建便民纳凉点,共谋居民休闲福祉。楚材社区内民主路284号,原是一个承接着新中国后武汉城市建设记忆的人防工程地,在广泛征集周边群众意愿后,由武汉市人防设施所出资,街道社区提供支持,改防空洞为纳凉点开放,并发挥科普阵地、居民议事场所、党建活动阵地、宣传阵地等一系列作用,社区组织居民骨干与武汉市人防设施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共同参与服务管理、巡守维持秩序,共同保障纳凉点能长期稳定运行。
超1000平方米的总体区域被划分为综合活动区、运动区、阅览室3个板块,配备了充足的休闲桌椅、电视机、图书、饮水机、除湿器等设施,不仅满足了辖区居民的休闲纳凉需求,也成了武汉夏日旅游的新晋打卡点之一。
▲ 居民骨干参与消防安全学习活动
“四清四关”打卡共评,民生安全齐守护。作为楼道堆放问题多、老年居民基数大、基础设施条件差的老旧小区,每逢天干物燥之季,消防安全隐患都有所增加。针对社区情况,省委政研室投入资金,与楚材社区共同启动“四清四关”社会治理项目,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居民自发参与社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社区每月开展晒图大比拼活动,鼓励居民将清理自家阳台、楼道杂物的图片晒出来,将成绩亮出来,并以季度为单位,对典型人物和优秀照片予以奖励。截至目前,楚材社区已发动组建了由59名楼栋党小组长、233名邻里长、79名志愿者参与的治理队伍,全面参与社区义务宣传、安全巡查、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
擦亮城市名片,小小文明引导员联动网红地铁站。暑期,楚材社区联合客运三中心5号线二支部共同开展“护航青春助成长,共同缔造筑梦想”暑期训练营活动,邀请辖区“楚楚有young”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走进地铁站厅内部,化身“小小志愿者”参与文明引导与秩序维护工作。
辖区青少年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地铁站内各类安全设施和运营流程,更以亲身实践助力网红地铁站秩序共管,成为城市形象维护者中一抹独特的风景线。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下一步,楚材社区将继续积极开展共同缔造实践探索,聚合各方力量,进一步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良好氛围,增进民生福祉,营造平安和谐的幸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