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昌区将开展“共同缔造 你我共评”擂台赛项目评比活动,聚焦全区一线生动实践,展示14个街道选送的142个社区共同缔造成果。活动总共分5批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大成武昌将发起线上投票,邀请大家为最喜爱的社区项目点赞。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积玉桥街道、白沙洲街道和南湖街道的优秀项目。
凤凰城社区
凤凰城社区养老幸福同心圆
结合“五共”理念,以社区为巢,搭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食堂、江城蜂巢、老年大学四个平台,引进社会组织、凝聚下沉力量、围绕居民诉求、强化共同缔造理念,实现凤凰城养老服务幸福同心圆,缔造睦邻友好的凤凰城。
汉成里社区
“追风少年”足球队场地改造
已建成20年江南明珠园小区广场上,一群少年在坑洼不平的水泥地上玩耍踢球,看到这一幕的下沉党员找到社区,整合相关部门、业委会及物业资源,共谋老旧场地变身足球场,专业党员带领“追风少年”,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金地花园社区
玉桥新都小区党员群众服务驿站
金地花园社区运用“五共”理念,通过“三方联动”会议、“邻里话”等激发居民参与意识,链接下沉单位、辖区共建单位等资源支持,打造小区党员群众服务驿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金都蓝湾社区
一路“童”行生态守护站
金都蓝湾社区结合长江边地理优势,打造一路“童”行生态守护站,开展“我家住在长江边”长江科普教育课程及巡江志愿服务,培育“长江卫士”生态守护志愿者队伍,宣传、践行、传播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理念,呼吁社会共同保卫身边的共享生态美好空间。
康乐里社区
改造“桃李园” 追忆旧时光
康乐里社区实施“群众掏一点、居民捐一点、企业献一点、志愿做一点、政府补一点”“五个一点”模式引导居民缔造美好家园。将废弃凉亭“桃李园”改造成多功能的公共空间。通过“微改造”焕然一新,居民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微幸福”。
融侨华府社区
妇女小组暖心入户,用心用情传递“娘家人”温暖
融侨华府社区党建带妇建,积极发动妇女同胞在共同缔造活动中的带头作用,开展邻里关爱互助、婚姻家事调解、巡逻走访入户等活动,访民情、摸需求,打通妇女群众“最后100米”的桥梁纽带。
沙湖社区
沙湖好邻居文化广场
沙湖苑路口废弃小树林,运用共同缔造六事工作法,一步步蝶变为设施完善的好邻居文化广场,核酸亭变身为好邻居志愿服务岗,群众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巡逻劝导噪音,推广好邻居公约及政策宣传,此处现已成为惠民活动前沿阵地。
尚隆苑社区
拒绝飞线充电 共守安全底线
针对沙湖新村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社区党委整合多方力量开展广泛安全教育宣传,居民主动参与,组建自管联盟,通过自筹和共建单位资助,改造停车棚,确立10元/月收费标准,民主协商出台车管公约,打造平安院落。
四清里社区
和美四清·车管家志愿服务队
为解决武印二村停车乱、停车难问题,居民自发组建“车管家”志愿服务队,通过各种自治活动出台公约、规范出行、合理收费,实现车辆管理、院落自管,并将公共收益用于爱老携幼、扶危济困,车管家逐渐成为社区的大管家。
新河社区
水运宿舍小区车辆识别系统安装
水运宿舍属于老旧小区,外来车辆纷纷停放该小区,导致该小区居民车辆无处停放,居民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决定加装车辆识别系统,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发动车主出资出力,共同打造幸福生活。
新生里社区
“居民议事亭”巧解居民烦心事
新生里社区征求居民需求,在居民一号院落新建议事亭,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定期召开议事会,共同协商解决居民矛盾,探索“116”协商工作法。全面调动社区力量参与专项整治、垃圾分类、老旧小区改造以及矛盾调解等工作。
中山社区
“大地美容”规范广告张贴
为解决楼道牛皮癣问题,中山社区联合下沉单位团省委,动员贝壳公益出资在汉安里片安装信息交流角和宣传栏,规范各类信息张贴,同时定期组织善贝志愿服务队进行楼道牛皮癣清理活动,还小区居民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八铺街社区
路面渍水出行难,凝心聚力共维护
八铺街社区永胜街至新桥街路口因水管破损,天晴时仍有渍水,社区网格片长、网格员、居民骨干多次实地查看情况,召开“七嘴八舌”议事会,与自来水公司、施工项目现场负责人、8名居民骨干共商水管疏堵方案,2名居民志愿者主动填补不平道路并轮班巡护,路面从此变得干净整洁。
解放桥社区
“众筹”模式更换外墙雨水管
解放桥社区玻璃厂横街91号楼房多个排雨水管损坏,导致楼体外墙遇雨渗水。楼栋先锋鲍军师傅组织居民代表召开“微邻议事会”,确定了“企业出大头、居民出小头”分摊众筹模式,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共同解决了排水管维修更换的资金问题。
万福林社区
“安心”护学伴成长
万福林社区广泛发动居民,同辖区内高校学生志愿者和下沉党员志愿者100余人共同组建“安心”护校志愿服务队,不断开展“安心”护学项目,丰富社校联动内涵。每月开展“畅游书香林 阅读伴我行”青少年阅读活动,周末为困境儿童提供托管和助学服务,实现暑假不“下线”,护学不“打烊”。
梅花苑社区
双向奔赴通燃气 “美梅与共”生活美
梅花苑社区武庆花园小区1栋因房屋结构原因未能安装天然气,居民生活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33户50多名居民在社区指导下多次召开议事协商会,与燃气公司共同设计施工方案,居民骨干和物业全程跟进,协调解决信息核实、安全用电等问题,让大家都过上了使用天然气的幸福生活。
堤东社区
畅通无阻“平安路”,携手共建幸福家
堤东社区江安路至堤东花园路段破损严重,社区党委、下沉单位与居民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链接武昌区城管局共商修缮方案。施工过程中由居民志愿者组成的义务巡逻队主动维护现场环境,施工后又承担了路段巡护巡查工作,共同从源头治理道路破损,畅通“平安路”。
长江紫都社区
“护苗岗”为儿童安全保驾护航
长江紫都幼儿园、小学校门面朝武金堤路,道路狭窄且车流量大,3000余户居民进出,儿童上下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社区组织居民共商解题方案,在校门口设置车辆禁停线、刷白翻新斑马线并放置防撞栏杆,在上下学时间组织居民参与护苗岗、安全宣传岗的工作,发动居民近200人,共同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堤后社区
共铺“爱心草”,荒地变“绿地”
堤后社区还建小区茗盛绿堓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有限,10余名居民主动整理围墙边的荒地,社区发动职能部门、物业公司、志愿者共50余人共同为美丽环境保驾护航,将杂物清除并铺设草坪,约300平方米的荒地变身为绿意盎然的“后花园”。
佳韵社区
小路微维修,泥水不再流
郁馨花园小区爱馨亭周围路牙破损抵挡不住泥水,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了美观。社区党委搭建佳事好商量议事平台召集业委会和物业共议维修方案,启用公共收益对路牙进行升级改造,并将进度及时公布,居民主动去现场查看修理进度并帮助施工队一起安装路牙。
城南社区
旧貌换新颜,阳光入小区
城南新居小区树木经多年生长已高达6层楼,小区低楼层常年不见阳光。社区党委联合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辖区党员和居民代表共同开展入户调查,征求居民意见建议,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后向职能部门申请拦头修枝,修建树枝费用由小区业主公共收益和物业各出一半,温暖阳光洒在了每个人心上。
星苑社区
汇集众智建车棚,睦邻缔造智享生活
武泰闸城市花园小区存在非机动车停放“老大难”问题,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社区党委汇集“众智”新建车棚,动员20余名居民共同参与到空间选择、建设方案以及资金使用等全过程,居民主动担任社区安全守护员,维护带有出入识别等功能的智能化车棚。
邮电社区
德福苑小区外墙维修项目
邮电社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依托社区“睦邻协商议事会”平台,汇聚多方力量,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小区建设,共发动居民100户,筹集资金4.2万元,维修破损20余处,很好地解决了德福苑小区外墙维修的问题。
涂家沟社区
“智”志同防模式,解决高空抛物难题
涂家沟社区通过民情恳谈会收集了居民反映的“高空抛物”问题,广泛发动居民、党员、辖区单位召开协商议事会、党建联席会,合力探寻解决对策,辖区单位出大头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党员、楼栋长、邻里长和志愿者组建了和谐楼栋志愿宣传小分队,以“智志同防”模式共同解决了高空抛物难题。
宝安社区
宝安“五小园”扮靓“旧机场”
利用宝安花园小区中空地、沙化土地等闲置资源,通过“五共”路径,将闲置空地科学规划建设,打造成菜园、花园、果园、药园、草园,创造优良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营造“出门就有绿道、转角就是花园”的游园景象,满足群众“归隐田园”“闹中取静”的精神需要。
都市桃源社区
盘活房前屋后方寸地 激发美丽都市新活力
面对都市桃源小区中心的荒地,都市桃源社区与党员群众、下沉单位共商改造方案、共建美丽“都市桃源”,运用筹智筹资筹力的“三筹”模式,清理垃圾和淤泥,建起小花园和池塘,将小区“烦心地”恢复景观、增添新貌,让小区中心变为居民们的“共享乐园”。
华锦社区
众筹+认领 共享花园扮靓幸福家园
通过社区协调资源,由专业绿化经验团队做规划,老红帽志愿服务团队动手改造,居民捐赠木苗,将社区里的“卫生死角”变成人人喜爱的“共享花园”。志愿服务队还通过“三下二上”议事规则制定了“招募公约”“认养细则”“值班表”等,为共享花园的维护提供长效保障。
宁松社区
居民齐心解“三难” 小区开启“美颜”模式
江南庭园小区外墙严重漏水、腐蚀风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社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实地勘探,多次召开业主大会、街坊议事会,采用“政府补一点、居民拿一点”的方式,解决“资金难、施工难、共识难”,共同完成排危工作,实现小区安全和颜值双升级。
水域风华社区
共同缔造·青春营地
水域风华社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挥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通过服务“微引导”和环境“微改造”打造以“青春”为主题的共建、学习、文娱三大营地。让“青春力量”赋能基层治理,带领居民们一起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中央花园社区
厚植“五共”理念,共建“我家小院”
中央花园社区发动“啄木鸟”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公益创投方式筹集资金2.9万元,居民众筹资金1.5万元,将小区里一个500平方米的“杂草荒坡”蝶变成了居民家门口的“自然生态博物馆”和网红打卡地——“我家小院”,回应着变“我和你”为“我们”的幸福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