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古城·寻史探廉扬清风 | 纪检先驱·王荷波

2023-07-11 15:30   大成武昌  

近期,“大成武昌”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因武而昌 因变而强─武昌·1800》系列推文。从典籍、文献、档案、文物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故事,引导市民知武昌、懂武昌、爱武昌。

“典”亮光明

“籍”取力量

增强历史文化自信

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武昌实践

使武昌古城不断因变而强

创造新的业绩和辉煌!

  //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武昌古城历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廉文化,记载着许多有关廉文化名人轶闻趣事。

从战国时期的屈原“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到唐代“彻底解决了百姓‘岁一修城,役工诛茅’的双重劳役” 的武昌军节度使牛僧孺,从宋代 “与士卒最下者同食” 的岳飞,到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子临行割半鸭”的歌谣,从“典当皮袍来创校”的董必武,到始终坚持“人生在世,‘奉献’二字”人生观的吴天祥,一个个故事串起武昌廉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绘就古城厚重廉文化底蕴。

展开清官廉吏的故事,看到的是一个个高大伟岸的身影,就像一座座屹立的丰碑,镌刻着永不磨灭的廉文化价值坐标,闪烁着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又像一面面竖立的镜子,映照出霄壤云泥的道德落差,激励着见贤思齐的高尚追求。用廉文化滋养身心,固本培元,坚守做人做事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风骨。

王荷波

王荷波(1882—1927年),福建省福州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领导人之一、首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南京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我党第一位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员。

王荷波少时家贫,只念了两年私塾,19岁出外谋生。1916年,他在南京浦镇机厂做工,因不满外国资本家的欺压,率领工人罢工并取得斗争胜利。1921年3月,他组织创建南京浦镇机厂工会,被选为工会会长。王荷波待人诚恳,办事认真,任劳任怨,在担任工会领导工作中,他关心工人的生活、处处维护工人的利益,遵章守纪,严以律己,办事公正,深得工人群众的信赖和爱戴。40岁生日时,工友们送他一块刻有“品重柱石”四个大字的牌匾。这正是王荷波一心为公,品德高尚的真实写照。

1922年6月,王荷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和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并肩战斗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周恩来亲切地称他“大哥”。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王荷波参与组织领导第二、第三次起义,并亲临前线。

1927年,王荷波来到武昌,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

01

临危受命的监委主席

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深入和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到来,党的影响迅速扩大,党的力量也随之迅猛发展。党员人数从四大时的994人急剧增加到五大时的57967人,两年增长近60倍,但一些品行不端的投机分子也趁机混入了党内,侵吞公款、化公为私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据《中国共产党监督执纪史话》载,“当时的中共中央收到共产国际一笔援助经费,瞿秋白安排年轻的工作人员盛某去位于汉口的苏联领事馆取款,结果盛某取款后一去不复返,从此脱离革命队伍,用这笔经费过起了‘舒适’的生活。”

▲中共五大会场主席台照片(照片下方俄文为:“1927年4—5月,中共五次代表大会”)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向全党发布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党的历史上颁布的第一个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专门性文件。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大肆搜捕杀害,许多投机分子退党、叛党,出卖同志,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成立维护党的纪律的专门机构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1927年4月27日,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昌开幕。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维护和执行纪律的专门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10人组成,王荷波任主席。1927年6月1日,根据党的五大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通常称为“五大党章”)。由于当时大革命处于低谷,“五大党章”是我党历史上唯一一部不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而是在之后的政治局会议上通过的党章。“五大党章”首次设立“监察委员会”专章,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规范了党内纪检监察机关的设置和职能,提出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能即为“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这是我党从制度上关于纪检监察体制的首次规定。

▲在俄罗斯档案馆新发现的中共五大会场现场图(黄陂会馆)

▲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召开会议时的复原场景,居中站立者为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王荷波

在之后的八七会议中,王荷波以中央监察委员的身份出席会议,与其他代表一起,制定挽救党、挽救革命的正确方针。会上,王荷波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02

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成立北方局,派王荷波、蔡和森分别担任书记和秘书长。面对敌人的屠杀,王荷波临危受命,于9月毅然北上担负起恢复北方革命工作的重担,他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顺直(河北)省委,着手进行玉田农民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18日,王荷波在北京法政大学第一院开会时,遭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王荷波任凭敌人施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丝毫没有泄露党的机密。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被杀害于北京安定门外箭楼西边,时年45岁。

1949年12月11日,王荷波烈士的遗骸移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总理亲临主祭。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

▲武昌廉政公园

2019年5月9日,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在武汉武昌开馆,王荷波的雕像伫立在武昌廉政公园内。

03

良好家风的传承典范

▲王荷波四兄弟:前排左起王凯、王介山,后排左起王荷波、王代华

王荷波牺牲前唯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道路”。正如王荷波期望的那样,对党忠诚从此成为他的家人忠实遵守的家风家训。二弟王介山由南洋归国从事秘密工作;三弟王代华长期担任党的地下工作负责人;四弟王凯在王荷波牺牲后,也被国民党逮捕,狱中10年,对党忠贞不渝,出狱后奔赴抗日救亡战场;长子王夏荣继承父志,在党的领导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南京殉难时年仅19岁;大女儿王晓珍和二女儿王修竹在新中国成立后都只是普通干部。

▲王荷波狱中遗嘱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王荷波的家人都始终牢记他的嘱托,对党忠诚、低调做人、勤勉工作、清廉自持,不给党添麻烦,不搞特殊化,不打革命烈士的旗号。

值此中国共产党诞生102周年之际,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历史告诉我们,反腐败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将严明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坚持反腐败的态度和决心,一直用铁的纪律捍卫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廉洁凝聚力量、以纪律纯洁队伍、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反腐倡廉建设,使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