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蛇山,自有人来

2023-07-03 15:19   大成武昌  

⛰️⛰️⛰️

山不高,也不低独步人流车水熙攘与我无关心,随风而动

常常觉得,山内与山外是存在着一道天然且无形的结界。

往山里走去,不觉间就会清空自己,耳边再无多余的声音,当风扬起的那一刻,轻盈,酣畅,自由自在。

春天爬过枫都山,初夏爬了猴山,不惧暴雨爬了龟山,甚至走出武汉登了武当山……

这一次,在仲夏,眼神锁定江之东岸——蛇山。

蛇山,位于武昌区长江东岸,又名黄鹄山。

三国时期,蛇山称江夏山;北魏时称黄鹤山;宋朝称石城山;元朝时称长寿山;明朝时被誉为灵山。

宋代陆游《入蜀记》云:“州城之东隅石城山,山缭绕如伏蛇”,故有「蛇山」之名。1909年《湖北省城内外详图》正式标名为蛇山。

蛇山头倚长江,与汉阳龟山夹江对峙,形成“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奇特景观。

☉蛇山长约1790米,最高点海拔85米。

蛇山以武昌路为界,西为黄鹤楼公园,东为首义公园,形成一山两园相得益彰之气势。

☉1924年为纪念武昌起义,将原有蛇山公园改建为首义公园,此为武汉三镇最早的公园(比中山公园早三年)。

因美妙的民间传说,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精巧的人工雕琢,全山名胜古迹有文字可考者不下百余处。 

☉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

☉首义炮台

☉1909年,张之洞的学生为了纪念他,在蛇山上建了“抱冰堂”。

其中以黄鹤楼最为驰名。

崔颢、孟浩然、李白、王维、陆游等历代名人均曾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寒花媚幽石,疏林带高阁”“桃桦深处暖云浮,隔树红妆倚翠楼”等名句。

-武汉的夏有多热?

-反正我每个细胞都需要空调。

在仲夏,入蛇山,山绿渐深,风尤清爽,满目好景,气息迷人而轻柔,气温好似都降了几度。

这样的光阴,实在惹人挂怀。

山为界,林为幕,片刻怔忪间,内心感到一种微妙的治愈,从山外带来的喧嚣似乎都在一呼一吸间变得澄澈起来。

蛇山静得出奇,偶有三三两两来此散步的爹爹婆婆,小径蔓延起伏,路的尽头是花是草是绿意。

时间在这里恢复了些自然属性。

柔和的阳光镶满惬意,顺坡而下,在蛇山南麓闯入幽雅肃穆的龙华寺。

翠竹夹道,曲径通幽,龙华寺清雅精巧,鲜有人来,更显清宁安然。

☉龙华寺在历史上名声很大,它是明朝太监王定因母病,而在蛇山开出一方净土,御赐匾额“龙华寺”。

顺路一直走,不用看导航的感觉真爽,走到“此路不通”,大不了折返再另寻他路。

正随性而走时,耳边除了鸟鸣和风声,突然传来一阵阵人声,寻着声音蛇山越发热闹了起来。

住在附近的叔叔阿姨纷纷在此占得好位,开始各显神通,朗诵的、吹笛的、打牌的、咵天的……

“那儿有小猫耶。”

顺着猫猫休憩的地方向远处眺望,“快看呐,这样视角的武汉我第一次见!”。

远处是不太高的楼房,近处一条不知名的铁轨从树丛掩映中延伸而出,俨然一副“我从蛇山来,风声满袖,云海满目”之势。

感谢小猫,看到了未曾见过的武汉。

下山后,老山墙的斑驳与树影的婆娑缠缠绵绵,不自觉被吸引至此——武昌路隧道(蛇山洞)。

蛇山中段,红楼身后,有道凿于百年前的古老涵洞,涵洞长约百米,南北洞口筑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八字山墙,山墙呈阶梯状向两翼展开。

☉这座老涵洞不但是连接蛇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也是武汉首座采用钢筋混凝土修筑的隧道工程。

有研究发现,只要在树木苍翠之地待上三天两夜,就能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最高可提升未来七天的幸福感。

不用三天两夜,就爬个山的功夫,幸福值就能拉满。

不信你就试试。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